對于一些互聯網新生代(尤其是00后和95后)來說,他們對網易的印象,大概只是一個穩居互聯網行業二三線的公司,跟BAT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很多80后和90后應該都還記得,在十年之前,它曾和新浪、搜狐,被并稱為“互聯網行業三大門戶”的行業巨頭。只是時過境遷,當年的“互聯網行業三大門戶”在各領風騷三五年后,都不再有當年的“江湖地位”,均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各自的困境。

與失落的兩家門戶同儕相比,網易其實算是活得比較滋潤的。盡管行業地位不復當年,但憑借游戲業務的長期積累,依舊有著可觀的現金流,甚至有時還能和頭部大玩家騰訊掰掰手腕。然而,隨著游戲用戶數量的逐漸飽和,外加勁敵騰訊的步步緊逼,網易近年來的游戲業務板塊亦有遭遇瓶頸的趨勢。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網易開始尋求營收的多元化,而區塊鏈就這樣適逢其時地成為其重要的業務板塊。

從這點來看,網易其實頗為幸運,因為并不是每一個日薄西山的互聯網巨頭都有能力抓住這個備受爭議的時代機遇的。至少搜狐和新浪沒有,直到今年下半年七八月份,它們才如反應遲緩的老者一般,扭扭捏捏地正式開啟了在區塊鏈領域的動作。其中,新浪推出了一款名為“新浪小正肽”的APP;搜狐則稍慢一步,僅成立了研究中心,相關的產品則還沒有影子。
而網易早在2017年年底時便開始著手入場。在被戲稱為“行業一天,人間一年”的區塊鏈領域,這幾個月的先發優勢,直接決定了網易處在一個相對有利的領跑位置。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網易又顯得極其不幸。盡管與搜狐、新浪等對手相比,網易的動手堪稱快速,然而相對于那些區塊鏈領域的頭部玩家而言,其動作還是很遲鈍的。
自2015年起,BAT便憑借敏銳的嗅覺和充沛的資金,在區塊鏈下游的用戶端大肆布局。雖然不能說全盤通吃,但BAT在當時被認為是區塊鏈技術最容易落地應用的金融領域,基本上都覆蓋到了。然而,在此期間,我們卻無法從公開資料找到網易與區塊鏈技術的任何交集。直到兩年之后,如夢方醒的網易才開始匆匆忙忙地在這一領域頻繁落子。
從這點來看,網易雖然看似積極,但實際上只是趕上了區塊鏈行業的末班車,它可以施展的空間目前來看非常有限。一個企業所邁出的第一步,往往也會對它未來的戰略產生很大影響。網易后續的一系列動作,都是緣由于它這一微妙的入場時機。或者準確一點兒說,是由這一時機而奠定的既幸運又不幸的行業宿命。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