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區塊鏈可以優化甚至是改變反洗錢(AML)合規性程序。通過交易信息的分布式數據庫可以更好的驗證交易對手方的信息,金融機構可以大大減少交易監控中的誤報率——目前這樣的監控還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干預。此外,長遠來看我們認為一個已驗證客戶信息的共享數據庫可以優化“知曉客戶”審核流程。總體上,我們認為區塊鏈可以驅動全行業因減少人力開支和反洗錢監管罰款而得到30-50億美元的成本節約。
機會如何?
反洗錢合規性開支每年約在100億美元。洗錢(也就是掩飾如走私毒品、金融欺詐等犯罪所得,使之看起來像是合法活動收益)對于國際金融體系來說問題十分嚴峻。世界銀行預計每年洗錢活動涉及金額達2-3.5萬億美元(也就是全球3%-5%的GDP)。為了應對這一問題,監管者提出了意義深遠的銀行內部反洗錢合規性程序。但第三方數據仍然揭示,目前只能偵測到洗錢活動的不到1%的金額,且銀行因此遭受了巨額的監管罰款。如果將監管罰款包含在內,每年銀行承擔的總的反洗錢合規性開支達到約180億美元(2014年的反洗錢罰款一項就有80億美元)。我們認為區塊鏈可以通過分布式賬本來“共享化”金融交易信息,優化反洗錢監控流程,帶來大量的交易監控和“知曉客戶”審核方面的成本節約。
圖表70:反洗錢合規性開支和監管罰款不斷創新高
反洗錢合規性開支+反洗錢合規性罰款,2009-2014(十億美元)
(深藍-反洗錢開支,淺藍-反洗錢罰款)

來源:埃森哲、賽訊
痛點何在?
反洗錢活動的開展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為了與不斷改進的反洗錢規定合規,金融機構花費大量資源開發和維護他們的反洗錢合規性程序。盡管銀行的確會將這些流程的許多地方自動化,但絕大部分的反洗錢預算是安排給合規性人力資源的,他們負責人工審核可疑的交易并審核新客戶。我們認為現有的銀行體系面臨著數個結構性問題,從而導致需求這樣的人工監控和高額成本結構來執行反洗錢合規性程序:
銀行之間缺乏數據“共享性”,導致在審核客戶方面重復勞動。每當與一名新的客戶建立關系時,金融機構都會根據“知曉客戶”規定進行徹底的客戶盡職調查(CDD)程序。雖然特定零售和機構性賬戶的所有權結構的復雜性要求進行人工核驗,但“知曉客戶”工作通常是重復勞動。在大多數司法轄區內,銀行都需要獨立地審核哪怕是已經被其它銀行審核過的賬戶。我們預計適當的“知曉客戶”盡職調查會在每個客戶身上花費15,000到50,000美元。
缺乏賬戶匯編,導致交易監控中出現大量誤報。盡管銀行依靠交易監控軟件來審查可疑行為,我們發現2%到5%的交易都需要由合規性人員進行人工復查以決定是否涉嫌洗錢。這種情況中,誤報率接近99.9%. 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認為這不是監控軟件的問題,而是因為糟糕的交易數據質量(如:缺少收寄款人身份細節)。即便是可以形成審計跟蹤的轉賬信息從句法上是誤報或不完整的時候,無論是否涉嫌洗錢,監控系統都會發出警報——而我們認為這樣的人工對賬流程會為全行業帶來大約60億美元的成本負擔。
上述因素導致金融機構雇傭大量的員工來執行反洗錢合規性程序。審核客戶、交易監控和人員招聘——我們預計人力資源成本占所有反洗錢預算的80%. 我們認為這些成本中的很多都因為金融對手方之間在可靠信息共享流轉方面存在結構性低效率,因此產生了由合規性員工進行人工干預以促進流程的需求。
圖表71:反洗錢運行成本主要是人力資源成本
圖解反洗錢預算結構
左:約100億美元反洗錢開支
77%人力資源
23%技術成本
右:約80億美元人力資源成本
61%實時交易監控
21%客戶盡職調查和審核
18%培訓費用

來源:高盛全球投資研究
目前生意是怎么做的? 金融機構實施反洗錢程序有數個階段。無論是開設銀行賬戶還是在多個賬戶之間轉賬,金融機構都使用反洗錢程序來減緩每個步驟的對手方風險。我們如下指出這個流程的各個階段:
審核:當一位客戶尋求開設銀行賬戶時,銀行會對他進行詳盡的客戶盡職調查流程,以驗證他的身份和賬戶的實益所有權人,然后將此數據與制裁名單進行交叉對比。鑒于特定零售和機構賬戶所有權結構的復雜性,“知曉客戶”檢查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
監控:一旦客戶通過審核,銀行會使用先進的數據分析軟件(通常由外部軟件商提供)進行實時和補救式的交易監控。我們需要指出,合規性人員會每天人工復查觸發警報的交易。我們發現2%-5%的交易會觸發警報,而99.9%的這些警報都是誤報。
報告:金融機構必須保存維護所有必備交易記錄,包括國內和國際的記錄,還有客戶盡職調查信息,以迅速響應監管要求。銀行通常也會為監管當局準備可疑活動和貨幣交易報告。
圖表72:反洗錢步驟高度人工化
反洗錢實施階段
審核 | ?人工的“知曉客戶”檢查 ?檢查賬戶所有權結構 ?交叉對比實益所有權人與制裁名單 ?為客戶賬戶進行風險評級
| 核驗ID | 客戶盡職調查 | 制裁名單篩查 |
---|
監控 | ?交易監控并非完全自動化 ?合規性人員人工復查可疑交易 ?約有3%的交易經由人工復查 | 交易監控 | 增強型交易復查 | 制裁名單篩查 |
報告 | ?金融機構必須保存維護所有賬戶交易記錄 ?向監管者提供可疑活動和貨幣報告 ?準備響應特別要求 | 可疑活動報告 | 貨幣交易報告 | 案例與警報管理 |

來源:高盛全球投資研究
區塊鏈如何派上用場?
區塊鏈可以改善結構性痛點,并最終優化整個反洗錢合規性流程。我們認為區塊鏈驅動的新的分布式數據庫技術加上更好的政策與流程可以極大地應對如下痛點。雖然我們知道光靠技術本身不足以應對這些結構性挑戰,但我們認為系統可以在獲得大量成本減免的同時使用更好的流程:
賬戶細節安全匯編可以為交易監控帶來更高的透明度和效率。對涉及每筆交易的賬戶信息完整度(收寄款人細節、法律實體信息等)相關的規則進行匯編,區塊鏈可以改善交易透明度,減少誤報率。我們相信,在對賬觸警交易和潛在洗錢活動方面,經常性人力成本將得到減少。
記錄目前和過去交易的分布式賬本將簡化記錄和審計流程。金融機構可以代表每一個客戶,使用區塊鏈驅動的系統來儲存所有交易的歷史記錄(包括共享文件和負責的合規性活動)。由于所有涉及特定客戶的交易都能自動追溯,這些記錄將作為銀行按照反洗錢要求行是的證據,使之迅速實現與監管要求合規。
機構間共享的、安全的客戶信息分布式數據庫可以減少客戶審核方面的重復勞動。每個金融機構都需要為每個新賬戶進行“知曉客戶”檢查,以驗證其源頭和個人、企業、子實體之間的關聯關系。原則上和某個客戶有長期關系的金融機構可以幫助“證書化”該客戶,通過一個基于區塊鏈的、安全的、許可制流程,向其他機構提供客戶關聯的支持證據。盡管這不能完全消除其他金融機構的“知曉客戶”負擔,但這可以減少人工審核步驟的數量、減少客戶盡職調查的開支。
通過優化這些步驟,區塊鏈將重塑反洗錢合規性實施流程。由于數據完整性和可訪問性都得到了提升,我們相信對人工執行“知曉客戶”審核和涉嫌洗錢活動復查的依賴將大大減少——因此大量減少人力資源成本。我們也預期區塊鏈可以改善對手方風險,因為客戶信息將變得更加可驗證,而系統性“缺損”的情況會變少,最后減少金融機構可能遭遇的罰款。
機會量化
我們預計區塊鏈將通過減少合規性人員數量、技術開支和反洗錢罰款而帶來大約30-50億美元的成本節約。從運營角度看,我們認為區塊鏈可以帶來更好的人力效率,因為交易監控和開戶審核程序中使用人力的部分會得到優化。盡管我們認為區塊鏈單憑自身不可能是反洗錢合規性低效率問題的萬能藥,但我們也認為其背后的技術——加上更好的本行業數據政策和標準——將增加交易透明度。在我們的基準場景中,我們預計區塊鏈可以驅動25億美元的運營成本節約(人力+技術開支)。我們如下解構假設的成本:
客戶審核:溫和的成本節約與優化的“知曉客戶”流程。我們預計區塊鏈可以減少客戶審核方面的人力成本的10%,帶來1.6億美元的成本節約。雖然一個客戶信息的共享數據庫加上特定賬戶與歷史銀行關系證明可以消除“知曉客戶”方面的重復勞動,但我們預計,在如下幾個情況中,銀行仍然需要進行客戶盡職調查:預期賬戶屬于私營企業;個人第一次開設賬戶;客戶的歷史數據的真實性存疑(如:只被單一來源驗證)。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不能免除銀行的“知曉客戶”責任,所以我們預計,即便再是有客戶資料透明度和安全性方面的進步,考慮到反洗錢罰款,銀行在審核新賬戶的時候還是會慎之又慎。
交易監控:更低“誤報率”,更少人工干預將帶來更高的效率。我們預計區塊鏈將減少交易監控方面的人力資源投入達30%, 帶來14億美元的成本節約。我們相信用區塊鏈加上特定的客戶標識來抓取和追蹤客戶信息可以為交易監控帶來更高的透明度,而且既然大多數誤報和交易信息不完整有關,這也將極大減少誤報率,因而降低必需的進行觸警交易對賬的合規性人員數量。
培訓和技術開支:更強的安全性和更少的人力開支可以帶來極大的成本節約。我們預計區塊鏈會減少人員培訓開支30%, 帶來4.2億美元的成本節約,這僅和上述的人力開支節省相關。長期來看,由于對專有系統的依賴減輕,區塊鏈可以降低技術開支達20%(4-5億美元的成本節約)。
圖表73:我們預計區塊鏈將驅動25億美元的運營成本節約
預計全行業目前的人力開支VS應用區塊鏈后的(十億美元)
(黑色-交易監控,深藍-技術開支,淺藍-培訓開支,淺色-開戶審核)

來源:賽訊、高盛全球投資研究
圖表74:人力資源密集的反洗錢支出將大大減少
預計全行業目前的運營支出組成VS應用區塊鏈后的
左:全行業支出結構 | 右:應用區塊鏈后 |
---|
| 紅色虛線區:區塊鏈節約部分 |
47%交易監控 | 42%交易監控 |
23%技術支出 | 31%技術支出 |
16%開戶審核 | 14%開戶審核 |
14%培訓支出 | 13%培訓支出 |

來源:高盛全球投資研究
萬用牌:高捕獲率可能會減少反洗錢監管罰款。根據埃森哲的報告,2014年銀行業遭受了大約80億美元的反洗錢罰款。盡管在區塊鏈上交易不太可能可以完全消除洗錢風險,但我們認為“捕獲率”會因為更高效的系統、更廣泛的審計和追溯能力而得到提高。除開極個別的一些洗錢個案,近些年罰款主要是由交易監控程序的缺陷造成的——而我們認為用更好的系統可以大量減免這些系統性罰款。在我們的基準場景中,我們預計反洗錢罰款將減少10%到40%——每年產生5-25億美元的成本節約。
圖表75:區塊鏈可以驅動每年大約5-25億美元的反洗錢罰款節約
預計目前反洗錢罰款VS應用區塊鏈后的

來源:埃森哲、高盛全球投資研究
圖表76:在我們的基準場景中,區塊鏈可以驅動30-50億美元的總成本節約
成本節約額,按運營支出項(單位:十億美元)

來源:高盛全球投資研究
誰會被顛覆?
我們認為區塊鏈對反洗錢軟件商的沖擊是最大的。我們發現多數金融機構,尤其是小規模的銀行,依賴外部提供的反洗錢軟件解決方案來篩查可疑交易活動和制裁名單。在我們看來,在我們技術開支減少的假設面前受到沖擊最大的是Actimize、Mantas、Prime Associates、ACI Worldwide、SAS Institute和Infrasoft. 盡管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反洗錢軟件提供商理應未雨綢繆,在中期之前激勵開展自動化和成本節約活動。
面臨的挑戰
大量重要對手方信息。我們認為需要大量重要的信息才能保證數據在商業尺度上可靠。如果對手方驗證信息不足(如,只被單一來源驗證)的情況下,我們預計銀行仍然需要進行自己的“知曉客戶”審核和/或獨立交易監控以證實客戶信息。
監管改革。需要進行支持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監管改革,才能讓金融機構可以擁抱這項技術。但區塊鏈不太可能可以消除銀行的反洗錢責任,需要由主管部門(也就是法幣)來合法化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賬本,銀行才能安心依賴它們作為對手方信息來源。
基礎設施建設。基于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與現行行業標準相容才能實現商業化應用。比如,我們發現轉賬信息(如ABA銀行代碼)需要與區塊鏈索引相關聯才能增加轉賬交易的安全性。因此,我們認為需要相當數額的投資來建設必備的基礎設施。
文章摘選于高盛區塊鏈報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