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頻繁出新,雖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市場“重塑穩定幣”的信念,但同時也讓穩定幣市場亂象叢生。
首當其沖的便是被稱為“一場鬧劇”的穩定幣WIT。9月18日,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銀河數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銀河資產)聯合推出的資產通證WIT(Wealth in
token)。基于ERC-20的WIT因為是與離岸人民幣(CNH)1:1錨定,并由中國中信集團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聯合發行,所以該消息一經公布就被眾多媒體的爭相報道。WIT迅速被熱炒為“首個人民幣穩定幣”、“國家入場的信號”等。
熱度僅持續幾天,WIT就被推到“騙子項目”的曝光臺上。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香港總部回應有關WIT的新聞稱,與銀河資產簽署協議的公司并非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官網上也無任何關于與銀河資產合作推出WIT的信息。而且在WIT上與銀河資產的合作的
區塊鏈房屋租賃公司兩者的實際控制人被曝為同一人。據深鏈財經報道,通過查驗WIT智能合約地址發現,WIT初始發行量為10億枚,按照其錨定準則,理應有10億離岸人民幣作為資產抵押。但目前為止沒有出現任何關于這10億元人民幣的存款以及托管信息。最后,WIT還被曝缺少Token銷毀機制、缺少多重簽名和權限高度集中等問題。
在最初的短暫熱炒后,WIT的白皮書中提到的四點:與離岸人民幣1:1錨定、由政府企業背書(中信集團)、基于ERC20智能合約和受到審計機構的監督。就有三點遭到了強力質疑。而另兩家真正有著政府背書的新穩定幣,又被指為“去中心化精神的喪失”。
至于被州政府認可的穩定幣,市場還沒有來得及笑話這個好消息,GUSD和PAX就先后被曝擁有隨意凍結、轉移甚至銷毀任何賬戶數字資產的漏洞。
雖然GUSD的發行公司Gemini多次公開強調稱,作為首個受監管的可信數字美元,設置資產凍結機制無可厚非。但大家都很清楚,它們的代碼與
數字貨幣去中心化的精神是南轅北轍,依靠政府機構背書換來高信任度,卻也因此失去了數字貨幣的獨立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