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架構的主要特點是采用分布式賬本的集中、多中心、有中介。因為市場規模和資本投入的優勢,中國基于
聯盟鏈架構
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是走在全球的前列,實驗的領域目前涉及
金融、物流、慈善
公益、公共服務等,區塊鏈協同應用的場景包括資金清算、資產托管、跨境支付、
供應鏈金融、資產登記、保險服務等等。
這幾年來區塊鏈的實體應用有兩個方面是值得重視的。第一,建立多緯度直接交互架構,在參與方多、高幅度性金融交易的場景中實現眾多參與方之間零距離、零時差的交通,可以做到協同治理、精簡流程、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比如說中國郵儲銀行的資產托管系統、微眾銀行的聯合貸款管理及對賬系統、平安的金融壹賬通等;第二,建立可信數據登記與證實平臺,例如螞蟻區塊鏈可信數據存證平臺等等。
盡管如此,李禮輝指出,
區塊鏈技術規模化的商業應用還需要突破一系列的技術瓶頸。
1.隱私保護技術。金融業務重視隱私保護,在區塊鏈共識機制下如何有效地屏蔽敏感信息,提高組合簽名、零知識證明、同態加密等密碼學加密的性能和效率。“隱私保護也許可以要求很嚴,但效率低;也許可以提高效率但可能會降低隱私保護的程度,怎么樣做到平衡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2.真實性的監督機制。主要在于如何保證上鏈之前和過程中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并且如何在將區塊鏈技術用于各類資產溯源時,能夠真正形成閉環。
3.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技術,怎么樣能夠避免智能合約的技術漏洞同時又能夠實現可控的業務邏輯修正和合約的升級?合約升級業務邏輯的修正能夠可控地進行。
4.如何有效防止私鑰被竊取或者被惡意刪除,并且能夠對私鑰丟失、被竊予以補救。雖然當前已經有了這方面技術的探討和研究,但是規模化的應用還需要進一步考察。
5.區塊鏈的架構,怎么樣能夠滿足集中性、可用性和業務持續性的要求,并使信任機制、數據保存方式等獲得傳統金融機構的接受和認可。傳統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里占絕對多數份額,所以新業務的創新、新系統必須得到他們的接受和認可。
金融業是經濟的樞紐、老百姓的錢包,金融交易具有高頻次、大規模的特征,所以金融科技必須立足于規模化、可靠性。因為技術瓶頸的限制,當前區塊鏈技術的集中應用尚未形成顛覆性的競爭優勢:
(1)數據處理的能力有限,不能滿足高頻次、大規模的應用需求;
(2)區塊鏈底層技術架構與現有金融IT系統的集成協同的程度仍然不夠高,升級維護不夠靈活;
(3)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分布式賬本、密碼學、智能合約等核心技術不斷更新,學習的成本很高,人才的培養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周期長;
(4)區塊鏈技術的標準化建設和法規建設有待在實踐中完善,尚未形成統一的規范和標準。鏈上資產和智能合約的有效性還未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分布式架構下的責任主體并不明確,監管的難度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