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8年度中國
區塊鏈專利報告》顯示,截止到2018年8月27日,中國2018年公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已達1065件(除去外國企業在華申請數),位居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美國2018年公開申請專利數只有138件。
國內,阿里巴巴以73件累計區塊鏈專利,31件2018年度區塊鏈申請專利登頂榜首。耐人尋味的是榜單前十名除招商銀行外少有面熟的公司名字。相反,
上海唯鏈、
北京歐鏈、
杭州33復雜美等區塊鏈領域的創業型公司赫然在列。一向以技術聞名的騰訊、華為跌出榜單前十。
這讓人不由得心生疑惑,
區塊鏈技術原是“舶來品”,短短10年間,中國難道已經后來居上引領趨勢了嗎?初創公司是否真的從互聯網巨頭手里拿到了通往未來的“交接棒”?最讓人困惑的或許還在于,區塊鏈技術開源已是共識,反其道而行的專利是怎么回事?
通過梳理記者發現,在專利申請上主動積極的中國人還真不是“跑馬圈地”那么簡單,這簡直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數量對比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