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小編認為,這些國家(及地區)關于交易所的監管政策正在明晰化,可以從不同維度對此分類。
根據頒發牌照機構的性質,可將其分為三類:
1. 央行類。例如菲律賓。
2. 非地方型
金融機構類。例如英國 E-Money License。
3. 地方性金融機構(州/省/經濟特區)類。例如美國 Bitlicense。
需要注意,地方性金融機構類受其經營地域的限制。
而如果根據牌照的業務范圍,可將其分為這樣三類:
1. 通證交易類。例如美國 Bitlicense。
3. 法幣交易類。例如美國 Money Service Business。
通證交易類牌照其經營范圍主要是通證相關的交易活動。通證投資類牌照其經營范圍為通證相關的投資活動。法幣交易類牌照其經營范圍為法幣交易相關的活動,對于通證公司來說,更多的是法幣與通證之間的交易及轉賬。
此外,還可以根據牌照的監管地域進行分類:
1. 離案監管牌照。
2. 完全監管牌照。例如:美國/日本。
離岸監管牌照的申請成本低,申請時間短,門檻低,審核要求比較簡單。非離岸監管牌照則與之相反。而對于投資者來說,非離岸監管牌照受相關機構監管的力度較大,因此,其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更高。
小編 認為,通過以上這些政策梳理可以發現,當下的通證市場還沒有被完全納入監管體系內,因處于灰色地帶極易被暗網和黑市操控。交易所作為整個生態最為重要的一環,如果能夠積極擁抱監管,和傳統金融機構展開合作,將會極大促進整個生態的透明度,為投資者提供更加民主、安全的入場通道,進而吸引更多的參與者。
基于這樣的思考,小編 發現,Coinbase 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案例。一方面,Coinbase 積極與監管機構展開合作,這有利于提升市場參與者的信心、打消機構資金的疑慮;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外部投資者、與傳統金融機構進行深入合作的方式,Coinbase 嘗試為投資者提供各類
區塊鏈相關的金融產品。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