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2013年,暗網“絲綢之路”的創建者Ulbricht被逮捕,平臺26000枚
比特幣全部被查封,Ulbricht本人被判處無期徒刑。絲綢之路通過比特幣做非法交易的事實浮出水面,警方開始關注比特幣的暗網交易。
根據斯諾登此前泄露的機密,美國國家安全局從2013年開始,就一直在通過代號為“OAKSTAR”計劃追蹤比特幣用戶的行動,而且這種監控行為似乎開始向明確用戶身份的方向發展了;據最新的文件內容,NSA可能正在通過“OAKSTAR”的另一個子項目“MONKEYROCKET” 來進一步鎖定發起比特幣交易用戶的真實身份。
隨著監管的嚴格,再加上比特幣這種支付方式的手續費高昂且處理速度很慢,
萊特幣在暗網上的使用率逐漸上升,成為了暗網中僅次于比特幣的第二大受歡迎的
加密貨幣。萊特幣實際上就是一種比特幣的“山寨幣”,和比特幣使用了幾乎相同的代碼框架,除了挖礦算法不同之外,其他的功能和特性幾乎一模一樣。也正是因為萊特幣這種特性,它的隱匿性也是值得商榷的。
目前,大多數的銀行和加密貨幣交易平臺都添加了直接與用戶個人身份信息掛鉤的KYC功能。KYC是
金融領域的一個術語,全稱是know-your-customer,是主要是一種了解客戶的規則。在KYC規則中,金融機構如不能清晰識別客戶身份,便不愿貸款給客戶,這是國際社會努力實現金融誠信和金融普惠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也就是說,基于KYC規則,任何通過銀行進行的比特幣與法幣的兌換,都會有跡可循,再加上通過這類交易平臺進行的比特幣交易,其
區塊鏈上不可篡改的數據,都會成為資產流向的證據。因此,比特幣和萊特幣的匿名性已經不再絕對安全了。
于是,門羅幣便出現了。不同于比特幣和萊特幣,門羅幣在暗網上的隱匿性非常高。門羅幣是字節幣的分叉幣,基于CryptoNote算法,在公開前就已經被預挖了將近82%,且門羅幣添加了環形簽名和混淆地址等技術,能夠做到隱藏交易金額和交易雙方地址信息,大大提升了隱匿性,一度令美國警方非常頭疼。但是,門羅幣有些“任性”,一言不合便分叉,本來是每半年強制分叉的,卻在今年四月為了應對比特大陸的算力壟斷而進行了一次突發性的強制分叉,這讓許多用戶措手不及,口碑和信任度大大下降。
這時,達世幣的呼聲越來越高。達世幣原名叫做DarkCoin,光看名字,好像就是專門為暗網而生的。盡管達世幣的框架和比特幣、萊特幣非常相似,但是,達世幣的匿名性引用了一種混幣技術,能夠將幾筆交易混淆在一起,然后再發往不同的收款方,通常達世幣會進行三輪混幣,來提高其匿名性,這樣一來,每一次混幣,都會使追查到交易發起方地址的難度增加。
最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今天之所以做這個選題,除了粗淺地向大家展示一個“不為人知”的世界以外,還在于警告大家,千萬不要碰觸暗網,更不要試圖進行暗網交易。因為,在暗網上,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對面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也許他是十惡不赦的潛逃罪犯,也許他是一個毫無底線的網絡黑客。這就好比,許多法制節目進行案件播報,不是為了鼓勵大家模仿作案,而是警示大家觸犯法律所要承擔怎樣的責任和后果。
我們知道,暗網上許多交易滅絕人性、毫無底線,讓人不寒而栗。我們也承認,在一定程度上,加密貨幣為暗網交易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盡管每一件新事物的出現,它的愿景都是好的,但是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此,擁抱監管,讓新事物在合法、合理的軌道上健康運作,是一件好事。我們也希望,在監管的框架下,加密貨幣可以不再“暗流涌動”,從交易這個層面上去終止暗網交易的滋生和壯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