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大量空氣幣估值蒸發,鏈圈落地應用遙遙無期,資本撤出,媒體被關停,圈內玩家,無不忽感凜冬已至。
“其實也正常,資本覺得有利可圖的時候就進場,沒有利潤了就離開,就和之前的共享經濟、新零售風口一樣,不過是回歸正常”,一名區塊鏈公司的從業者說道。
區塊鏈自媒體垮塌
媒體的關停是區塊鏈行業降到冰點的信號。
8月21日晚間,金色財經網、幣世界快訊服務、深鏈財經、大炮
評級、
火幣資訊、每日幣讀、
tokenClub、吳解區塊鏈等涉及區塊鏈、
數字貨幣等領域的自媒體公眾號遭微信官方封號處理。公眾號頁面上顯示:“由用戶投訴并經平臺審核,違反《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已被責令屏蔽所有內容,帳號已被停止使用”。
盡管主號被封,但它們所關聯的網站、小程序仍然在正常運營,不少自媒體還憑借小號“復活”。一些未被點名封號的自媒體也紛紛未雨綢繆,在這兩天的推送中放了小號名稱,方便大家轉移。
這批被封禁的賬號本有著不錯的影響力,在新榜今年2月份發布的“區塊鏈領域公眾號影響力排行榜Top50”中,金色財經網、吳解區塊鏈、每日幣讀等排名前50。僅僅在一年前,區塊鏈媒體還是個香餑餑,引來傳統VC爭相投資。根據IT桔子的數據,僅僅在 2018 年上半年里,區塊鏈媒體便獲得了大約 11.39 億的融資額度。
現今被取締的理由也不難猜,一些區塊鏈媒體借助身份之便,向讀者推薦
ico,實際上媒體從發幣方獲取了大量酬金,有償推薦風險性偏高的貨幣,誘導投資人。在過去,創業媒體再吹捧創業公司,投資機構依然會依照程序進行盡調和估值分析;而當區塊鏈媒體過度吹捧項目,ICO后自然有個體投資人買賬。
業內媒體與
區塊鏈項目打得一手好配合,據新京報報道,廣告代理商們推出了不少“組合套餐”,比如在納斯達克大屏上露出10秒廣告,找人拍下小視頻和照片,并找行業媒體進行宣發,言語中把自己和騰訊、阿里并列。投資人眼見得有納斯達克作保障,自然加倍信任。代理商也透露,部分區塊鏈項目的宣傳是為了后續的ICO。
即便拋開誘導買幣,區塊鏈媒體的水也“很深”。獵云網記者查詢了“區塊鏈領域公眾號影響力排行榜Top50”,發現不少公眾號都以個人名義注冊,且排名前5的就有3家關閉了留言區。記者咨詢了一名時尚類公眾號運營,對方表示一般而言,刷流量的公眾號關閉留言區的可能性更高,為避免暴露閱讀量與留言數不符。
幣圈失守
如果對不良媒體的清洗,可以被看作是輕輕抽掉了幣圈項目一直踩著墊腳的那張小凳子,那么近日頒發的新政則掀掉了房頂蓋。
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它寫道,“一些不法分子打著
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
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類似的公告去年9月4日同樣曾發布,當時的文件叫《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定性ICO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責令立即停止。“取締令”出,大部分數字貨幣立馬暴跌。
相比于去年的公告,今年的公告發布方多了“公安部”,或許可以窺見本次的打擊態度更堅決,添加了落地執行方,并且整體側重于空氣幣等非法集資行為。
這次監管能肅清幣圈的不法行為嗎?
我們先來看94事件的后續,公告發布后數字貨幣價格大跌,全體加密數字貨幣的總市值蒸發近600億美元。可事情不久之后就迎來了反轉,
比特幣從4979美元跌到2978美元用了小半個月,但在接下來的時間內狂漲,94事件3個月后達到近2萬美元的峰值。幣市短暫暴跌后,迎來了大牛市。
交易所命運類似,當時國內的交易所已經因一紙禁令關停,這沒有攔住有投資熱情的韭菜們,大家轉向場外交易。驟然拉高的比特幣價格也促使不少人看好數字貨幣投資,企圖入場分一杯羹,于是各色空氣幣反而趁亂而起,欣欣向榮。
今年呢?
禁令發布后比特幣不跌反漲,中國市場對于比特幣的影響似乎不若去年這么大了。自媒體幣姥爺對于824的分析文章發布后,有網友在評論區表示:國內的韭菜經過一年的洗禮,已經對此毫不關心了,反正都被套這么深了,反而是美國的政策更能影響幣價。
對本次禁令,不少人的態度是“空氣幣不死,牛市不來”。他們期待非法集資、背后有人等著套現的空氣幣項目能徹底倒臺,這樣幣圈才能從污名化中走出來。甚至有人因此看漲9月市場,心心念念期待比特幣等迎來新一輪暴漲。
數字貨幣從業者常說的一句話是,信任產生價值。94之后,比特幣的概念逐漸被大眾所知,新流量涌入,連農村里的老太太都急著要買幣。可幣價幾輪大跌后,該收割的韭菜都割得差不多了,還能找到新入局者來接盤嗎?
幣圈群“雄”并出的盛況,或難再現。
鏈圈蟄伏
相比于自媒體和幣圈,鏈圈的發展更穩定,政府總體仍呈支持態度。
但既然深處其間,自然不免受到浪潮影響。
據媒體區塊鏈探長報道,
以太坊大跌已經造成一批區塊鏈公司的財產大幅縮水。某家實體+區塊鏈的公司,在幣價高點時融了4萬ETH,當時大概等值于3億人民幣。但現在以太坊已下跌八成,如果該企業一直持幣,有2億多元直接跌沒了。一些簽了年框的媒體,相當于服務費用打了兩折。
資本撤出、估值下跌已成為常態,有項目方告訴獵云網,資本撤出是正常現象,風口過后往往是行業冷靜期,現今最重要的是將技術落地,活下去。
在具體應用層面,天貓國際已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商品溯源,美麗說創始人推出的暗號社區則搭建了價值社區。但對于大多數要搭建公鏈、
聯盟鏈的項目而言,落地還遙遙無期。資本退潮后,他們或許很難再用發幣或融資的方式獲取下一輪資金,越冬能力將經受考驗。
熊市到來,嚴冬將篩選出真正腳踏實地的信仰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