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一下當時權威人士對
區塊鏈的預測。2016年的時候權威人士說區塊鏈大概在2-5年內應該會被部分市場所接受,10年會被市場廣泛接受,到現在2年過去了,回過頭來看,區塊鏈到底怎么樣?
今年5月份的時候美國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的誰呢?調查的對象是各個公司的CIO,即首席技術官,調查的結果怎么樣呢?結果發現只有1%的首席技術官說他的公司或多或少地采納了一些區塊鏈的技術,另外僅有8%的CIO說我們的公司現在準備在短期內有一些采納
區塊鏈技術的計劃,其他的公司一概沒有采用區塊鏈的任何打算。
我剛才說過,除了
比特幣之外區塊鏈好像還沒有太多的成功?很多人在談區塊鏈,但很多所謂區塊鏈的應用并不是真正的區塊鏈,而是借區塊鏈推動舊的技術,是新瓶裝舊酒。所以,說區塊鏈已經成功或顛覆了這個或那個,我是懷疑的。因此,區塊鏈的大發展可能是在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爆發時發生。
所以,可能區塊鏈多多少少還是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有一個炒作、甚至過度炒作的時期,然后,再進入平靜發展期。現在說來,甚至于區塊鏈還有很多爭議,比如說,環境保護主義者認為區塊鏈是一個災難性的東西。為什么?因為區塊鏈用電很多,大量地用電造成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這是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給大家講一講區塊鏈的定位。
為什么區塊鏈這兩年沒有像想象中的爆發呢?我想可能有這樣幾個因素:一個是標準的問題,因為區塊鏈要求參與的市場各方,特別是跨行業、跨領域的這些產業、商業之間要有一定程度的標準化的東西,標準化的取得實際上是很耗時間的,否則的話就沒有辦法去做技術上的實施。還有一個是隱私權的問題。要不要在區塊鏈市場參與人之間去分享參與人的信息?分享多少合適?剛才王忠民理事長講了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深刻的,牽扯到利益、隱私權等等很多道德、技術上的問題,自然也影響著區塊鏈的廣泛實施。還有一個是速度問題。大家都知道,區塊鏈按照自身特征來說要比中心化的數據庫慢,因為它不是中心化的,是分布式的數據庫,其速度不適合大規模、高速度數據處理的需要,這可能也是一個障礙。最后是所謂的利益沖突問題,利益沖突不解決區塊鏈實施起來也會有問題。什么叫利益沖突呢?區塊鏈說到底還要受到底層的商業模式的影響,受到商業模式的形態、業務的程序、數據庫的特征等等方面的制約,所以沒有在這些方面取得協調的情況下,區塊鏈的大規模實施也會遭遇到問題。所以區塊鏈現在回過頭來看,炒作背后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