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說服我自己從華為出來去創業,做所有人覺得不靠譜的一個東西,那我首先要說服自己。我就開始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現在所有經濟活動都基于人類社會。最早的時候,人類社會最小的單位就是家庭,人為什么是以社會方式存在的呢?我們知道很多動物長大以后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但只有人會在一起生活,就是因為人可能是世界當中最弱小的一種動物了。速度、力量都比不上其他的動物,只有靠大家抱團取暖,互相協作,才可能在嚴酷的自然環境當中生存下來。于是就有了分工,從最早的家庭單位,誕生到現在國家這么大的社會,靠的就是共同想象。共同想象目的是什么?比如我善于打獵,有一些人善于織布,我打獵的食物給她,她把織來的衣服給我,大家都可以很好的活下去。那這中間的一個根本就是交換,交換的效率越高,哪種社會形態就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從小的家庭到部落,到一個小的城邦,最后演化成一個小的國家,到現在我們看到的非常大的國家,我認為互聯網是國家社會演進的下一個方向,互聯網是現在最大的形態。現在接觸互聯網的人群已經達到40億人,在互聯網的大社會當中,人們進行廣泛的交換,交換兩個東西,一個是交換信息,一個是交換生活必備的物質,這就是整個社會的效率。
物資的交換涉及到一個東西,就是貨幣,之前的貨幣就是以物換物,但是這是非常復雜的,在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是不需要的,就是我們自己家里面分工,沒有人說要拿錢來做交換,就是以物換物。稍微大一些的環境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一個部落遇到另外一個部落,那么要討論東西兌換的比例,就是N×N-1的關系。最后就是部落里就誕生了牛、羊、貝殼,那后來的城邦就誕生出了黃金、白銀,一兩黃金買一棟房子,但是無法購買一塊豆腐。這個適合政府就出現了,利用法律的強制性,保留了一兩黃金,但是把黃金分成了一百萬份,每一萬份用一個銅板來代替。
在宋朝的時候有一些錢莊,在運輸銀兩等基礎貨幣的時候不方便,于是就誕生了銀票,就是紙幣的前生,后來才逐漸發展。這些紙幣都是等于多少白銀等于多少黃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有到了現代社會產生了美金,在1974年的時候發生了轉變,徹底脫離了黃金,變成真正的一張紙。當時也有很多人覺得是無稽之談,一張紙有這么大的價值。
進入到互聯網社會,在這種社會下面,如何交換貨幣才是最高效的呢?最早的一些探索就是將我們的紙幣電子化,但不等同于
數字貨幣。前面也有嘉賓講到這個概念,因為本質上它還是紙幣,只是把它電子化了,還是一對一對應的關系,也就是微信里面任何一塊錢,實際上就是一塊錢紙幣對應的,并不是憑空產生的,這個過程有點像當年的銀票對應銀子一樣。在互聯網社會里,電子化貨幣也同樣制約了整個經濟的發展,就是把電子化的貨幣和紙幣之間的關系切斷,就像當年美元跟黃金之間切斷是一樣的。如果切斷了,實現了數字化的貨幣就是數字貨幣,就是我們現在說的
比特幣。所以我覺得數字貨幣或者加密數字貨幣是貨幣演進的下一個形態,前面互聯網是社會演進的下一形態,那么加密數字貨幣是貨幣演變的下一個形態。
比特幣是第一個數字貨幣,我是做技術出生的,后來做管理,其實最早是看中了它的技術,只有9頁的論文紙,這點讓我非常的驚訝,本科畢業寫的論文都不止九頁。這個論文只有3萬行C++代碼,從論文到上線只用了3個月。這里拋一個觀點——我認為比特幣一定能成功的原因:在技術上成立的原因就是它非常的簡單。人是非常復雜的動物,整個世界也非常的復雜,但是我們要探求它的本源。我們是由最簡單的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由最簡單的原子結構組成的,而且全是一樣的,比特幣也是一樣的。這個哲學觀點讓我學會判斷各種幣各種協議的誕生,我覺得復雜的東西一定會失敗。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