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Anita xie:
區塊鏈中的分布式自治組織的組織形態,形成機制,技術路線和用途,分別是什么?
嘉賓曹輝寧:在
金融里面,無論是確權,投票,交易,二級市場,并購重組,OTC,結構性產品,資產證券化,財務責任等,都需要容易操作容易理解的智能合約。另外最終也需要考慮到和鏈下的交互,執行,這個就很復雜。
嘉賓江澤武:分布式自治組織,首先分享、交流、協作的需求,并且信息、技能交換能產生更多價值,網絡外部性,然后演化成社區里的Reputation,權益等。組織形態核心店各角色的激勵與自舉,包括價值生產方、需求方、信息傳遞、交換/交易的見證方、仲裁方等,每個角色盡量做到去中心化。
主持人Anita xie: 現在區塊鏈機制能支持嗎?有雛形嗎?
嘉賓江澤武:北郵人bt,CSDN,github,Stack Overflow,這些純粹的社區,目前都不太需要鏈下的交互。用區塊鏈作為一個技術工具去優化一些現存的行業、需求、市場行為,而不是從區塊鏈去推翻一切,重新創造需求,這樣的可執行與落地將會很有前景。
主持人Anita xie:事實上,分布式自治自治組織與鏈下的交互,執行,需要借助豐富的語義支持,也就是我前面補充的公鏈需要提高的第五點,與現有世界的語義包容。
嘉賓曹輝寧:鏈上鏈下交互,需要和政府更多的溝通合作。
嘉賓江澤武:計算主要是體現在交換或交易的過程驗證,其他的部分更多的是傳統互聯網的通訊協議。
主持人Anita xie:交易的過程驗證,如何體現分布式自治組織中的reputation。
嘉賓曹輝寧:純粹的線上交換,開始更容易落地。
主持人Anita xie:兩位老師討論的分布式自治組織更多的是人為和交易層面,但是我認為分布式自治組織更多應該是利用自動化機制,可以將更多的現實應用建立在去中心化可信機制上,這才是區塊鏈的未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