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在
區塊鏈體系當中會存在手續費過高,確認時間長以及交易吞吐量低的問題?
從POW機制的交易原理來看,每一筆交易在創建之后,都會被發送到一個等待池中,等待來自世界各地的礦工從中挑出一組進行打包,并上傳到區塊鏈上。所有礦工都在競爭這個打包區塊的權利,一個區塊發布之后,打包這個區塊的礦工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然后所有礦工投入到下一個區塊的挖掘當中,由于每個區塊當中能夠存儲的數據有限,因此極大的限制了這些
加密貨幣的TPS(每秒處理交易的數量),在
比特幣當中,其處理交易的速度在每秒3.3筆~7筆之間。相比之下,VISA平均每秒能夠處理約2000筆交易。
我們還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在于“礦工費”,為了激勵礦工打包你的交易,你需要在發送交易時額外附帶你給礦工的費用,這筆費用越高,礦工就約有可能先打包你的交易,因此每個用戶都需要在交易時間和手續費之間進行權衡。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這筆手續費或許不算什么,而對于處在貧窮中的人來說,這筆錢已經相當于是巨資了。
另外,不同的
數字貨幣有不同的系統,因此轉賬時間也有所不同。以比特幣為例,他平均十分鐘才能夠產生一個區塊,同時為了保證交易的不可逆轉性,用戶必須還要等到六次確認,這可能使其等待的時間在一個小時以上。而對于大筆資金轉賬來說這樣的速度太慢了。
高昂的手續費,較長的轉賬時間成為了阻礙加密貨幣被廣泛采用的絆腳石。
而第三代的加密貨幣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但是到目前為止,對第三代加密貨幣并沒有具體的定義,也沒有一個明顯的領頭者。只有一些新入廠的加密貨幣使用了區別于區塊鏈的技術——有向無環圖(DAG),來解決高手續費和低吞吐量的問題,并且能夠實現即時交易。
在DAG系統中,它突破了傳統的POW共識機制的界限,通過異步存儲數據的方式,切斷了礦工與維護網絡安全之間必然的聯系,使其在確認交易的過程中不需要礦工來挖礦。因此,在DAG體系中不僅可以實現即時交易,還解決了手續費的問題。這使得DAG數據結構成為第三代加密貨幣的首選機制,目前應用此項技術的加密貨幣包括:IOTA、Byteball Bytes和NANO。
在了解加密貨幣是如何在貧困地區發揮作用的之前,我們還需要了解當下通貨膨脹最為嚴重的委內瑞拉的經濟狀況。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