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改的現實困境具體表現在:
1、立法的滯后和實踐的激進。從國家層面來說法律法規欠缺,國務院層級的行政法規也沒有。現行的行政規章是2017年9月4日公布的七部委的《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及科技部和人民銀行頒布的若干行政規章。這些行政規章無法滿足現實層面的需求。在司法層面,最近幾個與
比特幣有關的經濟糾紛判例,各級法院多數認可了比特幣作為虛擬財產是人民可以合法擁有的財產。在現實生活中,對于
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參與者越來越看好其發展前景,越來越抱著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通證化改造中,將傳統產業與
區塊鏈技術相結合,通過制度創新的方式激活傳統產業,其效果將在未來的若干年顯現出來。可以預見的是,制度創新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一旦成功,必將對中國經濟,科技,某些行業和某些領域產生推動作用,將有利于生產力提高和生產關系的改善,將有利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2、幣改本身是對現實生產關系的調整,是對現有利益格局的改變,會遭到各方面的非議,也會受到各方面包括法律層面、司法層面、組織機構層面、宣傳意識形態層面、人們知識層面等掣肘和限制,牽一發而動全身,按下葫蘆飄起瓢。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寬松的環境,參與者必然寸步難行。所謂頂層設計,如果沒有得到中心化的權威部門認可,那么設計永遠是紙上設計,成不了現實。
3、幣改的時間短暫及自身的不成熟也導致了幣改工作推進的困難。幣改的提出到現在進行頂層設計也不過幾個月的時間。時間太短暫了,要讓社會各界有時間去思考,幣改的目標是什么?幣改的內容是什么?幣改的路徑是什么?另外,由于幣改提出的時間短暫,整個幣改內在的邏輯關系、概念符號系統都還未建立,現在談到幣改所使用的經濟學概念、政治學概念、法學概念都還是傳統社會的概念,用傳統社會的概念來解釋新的經濟形態的通證經濟是行不通的。所以,幣改、通證經濟的活動規律,必須要有新的概念來定義,包括通證經濟條件下的生產關系,參與主體的地位,信息和價值傳遞等等,建立新的邏輯關系,概念符號系統,需要時間。只有在幣改、通證經濟內在邏輯建立起來,相關概念基本產生后,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通證經濟邏輯和內在的理論體系,才不會像今天這么艱難。
經過如上分析,我們感覺到,推行幣改、建立通證經濟是多么的困難和艱辛!但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魯迅先生的話,猶言在耳。他的話給了我們前行的力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