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和英國交易平臺e投睿聯合進行的新的研究發現,
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有可能成為一種主流的支付方式,因為已經符合了貨幣的三大標準之一——價值儲存。
根據這份報告,加密貨幣作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已經達到了法定貨幣的三個基本標準之一,但目前它們還不能滿足另外兩個要求:作為交換媒介和作為記帳單位。想要滿足這些要求,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需要解決六個主要挑戰:可擴容性、可用性、監管、波動性、激勵和隱私性。
同時,報告也指出,新的支付系統和資產類型“不會在一夜之間出現”。
IBM推出“加密美元”
據財富官網
北京時間7月18日消息,IBM公司正在探索與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是否比其他不穩定加密貨幣更利于支付。IBM作為
區塊鏈業務應用的先驅,利用支撐比特幣的數字分類賬本技術幫助企業跟蹤
供應鏈,以及提高國際支付效率。
目前對于國際支付,IBM使用一款加密貨幣作為中轉貨幣。現在,IBM開始測試在Stellar區塊鏈網絡上運行的所謂穩定幣或“加密美元”,美國科技創業公司Stronghold加入后,該穩定幣被稱為“Stronghold USD”。
萬事達公司獲得加密貨幣快速付款專利
Mastercard公司獲得了一項加速加密貨幣支付的美國專利。雖然加密貨幣支付的使用率有所增加,但由于處理交易的時間過長,許多商家還是更傾向于法定貨幣支付。為了縮短交易時間,Mastercard公司將提供一種新型的用戶賬戶,能夠通過現有的法定貨幣系統進行加密貨幣交易。
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于7月17日發布文件解釋說,雖然有很多消費者喜歡加密貨幣付款的匿名性和安全性,而且最近加密貨幣付款相比傳統法定貨幣的使用率有所增加,但兩種付款方式中支付處理的時間差異很大,加密貨幣處于劣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