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對
比特幣存在一定程度的懷疑,他們認為這種
數字貨幣的設計帶有自由主義傾向,目的是削弱政府建立的成熟
金融體系的權威。
盡管在經濟研究領域存在許多的思想流派,但并沒有一個學派比凱恩斯學派對現代金融體系的影響更大。凱恩斯主義思想學派的基礎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概述的經濟學原理,下文將呈現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幾點看法。
歷史背景
凱恩斯是一位英國經濟學家,他的思想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戰后時期開始流行。凱恩斯最為知名的預測,即由于凡爾賽條約的簽訂,第二次戰爭將會隨之而來。在其預言實現之后,許多國家將凱恩斯的原則融入到政府的經濟政策中。他還曾率領英國代表團參加了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該會議被認為是國際貨幣體系的誕生地。盡管時任美國財政部官員的哈里·德克斯特·懷特(Harry Dexter White)觀點在會議上占據主要位置,但凱恩斯仍被認為對全球經濟貨幣政策產生了巨大影響。
凱恩斯主義經濟思想學派的基礎是肯定政府的經濟調控地位,堅信政府在經濟衰退時期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根據凱恩斯主義者的觀點,生產和就業的水平決定于總需求的水平,總需求(定義為家庭、企業以及政府的總支出)是影響經濟最重要的因素。凱恩斯主張政府最大限度地干預經濟,他進一步斷言自由的市場缺少促進充分就業的自我平衡機制。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家認為政府的干預可以通過公共政策來實現,旨在實現就業和物價穩定。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產生于80年代,其政策主張興盛于90年代,尤其在2007年——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愈加繁榮。新凱恩斯主義仍堅持政府干預經濟的主張,并且既考慮需求方面,也考慮供給方面;既注重微調政策在短期的作用,又重視結構性政策在長期的效果。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