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日本交易所異常嚴格的監管,中國政府對待
數字貨幣的態度更加強硬。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五大部門聯合發布公告,認定
ico為非法,并禁止法幣與虛擬貨幣兌換業務。中國境內所有數字貨幣交易所紛紛移居海外。在監管的灰色地帶,數字貨幣交易所在國外反呈燎原之勢。
不過,大量中國海外交易頻頻被質疑資金被盜、莊家坐莊、定點爆倉等,很多中國用戶損失慘重。2018年7月,互金風險專制領導小組組長潘功勝,在明確P2P網絡借貸整治時間節點后,再次強調數字貨幣交易活動“是不讓干的”。這被外界解讀為政府釋放的新信號:下一步會整治數字貨幣市場。
很多交易所似乎早已嗅到監管風向,紛紛在從組織結構,技術模型、幣價規則等角度,探索解決交易所存在的問題,以適應將來的監管。于是,從最初單一的中心化交易模式,到現在去中心化、
社群化、結盟式等交易所紛紛登場,群雄爭戰,都大有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的豪邁,一時間戰局變幻莫測。不過,也有研究者一句話戳破所有人的希望,“數字貨幣交易所這種形態終將徹底消失。”
有數據統計,全球日交易額排名前14的交易所占據全部交易額的73%。第一梯隊的交易所已將后面的交易所遠遠甩在后面,成為了產業鏈中上下通吃的資本大鱷。曾經在
上海證券交易所任核心交易系統高級工程師的劉樂告訴網易科技,目前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把傳統證券交易市場的券商、證監會、中國結算、基金公司等角色都集于一身,導致權力和利益過分集中,由此滋生出一系列問題。他覺得數字貨幣未來的發展方向肯定是各個角色剝離出來,相互獨立,互相監督,才能良好運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