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這次的大動作,是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那就先來說說遠期結售匯。遠期結售匯是一種可以鎖定未來匯率變動風險的匯率避險措施,是指企業與銀行約定將來某一時刻或某一期間為企業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幣種、金額、匯率等交易要素,到期時雙方按照協議約定辦理結匯或售匯的業務。
另外,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但由于企業并不立刻購匯,而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這會影響即期匯率,進而又會影響企業的遠期購匯行為。因此,銀行代客遠期售匯風險保證金增加了客盤遠期購匯的成本,有助于抑制客盤較短期限的鎖匯動力。
央行已將外匯風險準備金作為外匯逆周期管理的一項重要政策手段。央行2015年推出外匯風險準備金主要是為了抑制彼時外匯市場過度波動,打擊跨境外匯套利。但隨著去年人民幣匯率形勢向好,央行在2017年9月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由20%調降至0。
為何此次央行出手維穩匯市,會最先動用的是外匯風險準備金政策?在此之前,市場普遍預計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價機制中的逆周期因子會最先恢復,然而沒想到,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會最先祭出。
這或許與近日市場跨境套利活動增加有關。
多位受訪的外匯交易員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近幾日匯率急貶可能不是因為客盤導致,而是
金融機構自身利用兩岸價差在進行跨境套利所致。
“‘811’匯改之后,基本就沒什么所謂的境外勢力玩CNH了,這段時間人民幣匯率急貶,但也沒出現太多像當年匯改后的境外空頭勢力,2016年恐慌式出逃的情況目前沒有再現。目前的CNH市場主要是服務中資客戶的境外用匯需求。”
香港一外匯交易員說。
不過,上述交易員也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急貶,在港的中資企業購匯比以前多了,此外,最近金融機構利用兩岸價差做跨境套利的也多了起來。
“我認為,最近幾天人民幣貶值不一定是客盤導致的,銀行間市場的金融機構做跨境套利影響可能大一些。”一大行外匯交易員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