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10月,
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發布《比特幣白皮書》,到2018年初各路投資人在
區塊鏈領域觀點交鋒,直至眼下區塊鏈開始在市場、監管、認知等各個方面進行調整回歸理性,區塊鏈的熱潮也引起法律界的關注。
“一手孵化項目,一手讓媒體造勢,同時拿到自己的交易所上幣,把幣價提高,吸引‘韭菜’進場,這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價值觀的顛覆。”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東看來,好的技術如果缺乏監管和法律,必然會帶來很多亂象。當前
幣圈的亂象和被割的“韭菜”就源于在整個區塊鏈的生態圈中,法律的監管還不夠完善。
“律師作為法律服務提供者,可以從法律和市場的角度,公平和效率的角度,思考如何對
區塊鏈應用項目進行甄別,才能有利于區塊鏈行業的順利發展。”天馳君泰律所高級合伙人馮培律師對記者表示,在區塊鏈時代,可以用法律的方式來解決
區塊鏈項目應用中發生的糾紛,其中包括數字資產交易所平臺仲裁、區塊鏈行業仲裁。
對于上述法律風險,馮培向記者分析稱,一方面,行政法規、規章及政策雖然可以暫時解決部分問題,但仍然處于相對較低的監管層級,難以對區塊鏈領域已經出現的問題實現有效監管。例如,目前區塊鏈領域已經出現的涉嫌傳銷、欺詐和詐騙等新型違法、犯罪行為,這些問題只有在法律的層面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決,而現行法律如何適用于區塊鏈領域出現的上述新型違法、犯罪行為,則需要在司法中予以及時解釋、完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