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最終需要實現的,是從
比特幣等的產出層面,建立類似于美聯儲一樣的架構。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作為全球比特幣第一大產出機構的比特大陸,很快將在
香港上市。一旦上市,就會變成一家公眾公司,作為公眾公司,就非常容易受到資本市場的影響,甚至可能存在易主的風險。比特大陸的掌門人吳忌寒雖然有著超強的智慧,但跟游離在全球數萬億美元的投資資金相比,可能還很難有絕對的博弈能力。
美國的
金融市場的效率,不是簡單的從很多表象上就能搞清楚的。同樣是股票和期貨交易所,美國的交易所都是上市公司。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徹底的市場化,然后再設計一套制衡制度,中國并不是不想市場化,而是無法做好制衡這一步,對監管的不自信,導致各個領域無法自信的放開。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目前市值超過400億美元的洲際交易所ICE旗下的其中一家交易所,這家上市公司另外還擁有13家股票、期貨交易所以及五家清算所。美國的納斯達克OMX交易所(NASDAQ:NDAQ)同樣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市值160億美金。去年末幾乎同時上線比特幣期貨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E,2006年合并成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是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集團,同樣也是上市公司,目前市值561億美元。
從中不難看出,在美國,中央銀行是一家類似于公司制的特殊“賺錢”機構,金融市場的交易所都是上市公司,而在中國,不要說央行的定位了,全國諸多交易所,還處在行政機關的水平。金融運作的邏輯,完全不在同一個維度,因此對金融市場任何金融形態的理解和運用,也不在相同的頻道上。
我擔心的并不是美國如此積極,且老謀深算的正在一步步控制
數字貨幣市場,而是多年以后,我們國內又嚷嚷著要上比特幣期貨,要做數字貨幣交易所,各種嘴臉的人開始打各種報告,然后美其名曰,為了爭奪數字貨幣的話語權、定價權,就像近十年來,不斷的推出黃金、原油期貨一樣。
到那時,人們是否會想起,數年前的那個秋天,中國本應該成為數字貨幣行業的霸主,從生產到交易,再到投資布局和影響力輸出,甚至監管標準的制定,中國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我們勇敢且驕傲的放棄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