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約被寫入
區塊鏈之后,合約的內容就是公開的,也就是這個約定的內容是受到大眾認可并記錄的,無論是哪一方想要改變合約內容,都會被發現。
承諾一旦做出,就無法更改或者銷毀,系統會不受影響的按照合約內容來執行。
正如尼克·薩博所說,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而承諾通常是不受法律監管的。
如果承諾不受法律和其他任何權威機構的監管,那就變成一紙空談,因為人們知道這個承諾無論遵守與否,都不會有任何損失。
這是一個科技的時代,人可以說謊,但是科技不會,于是人們把承諾的可信性希望寄托在了
區塊鏈技術上。
人們也相信智能合約+區塊鏈,會成為比法律更加權威的鐵錘。
法律由人來執行,而人類的七情六欲意味著一個人無法永遠公正公平的為一份約定做出雙方最初約定的判決。但科技沒有人情味,也永遠不會‘酌情處理’。
承諾的重量
最初的時候,我相信人類的語言是也有可信度的,在國家勞動法制定以前,人們都是靠口頭承諾來實現合作,只是后來,社會越進步,法制越完善,人們對于承諾的重視就越來越低。
當法律成為合約執行的最高機構,人們自身的要求就越來越低,我們開始絞盡腦汁尋找法律的漏洞為自己謀求利益,甚至不惜在違法的邊緣試探。
于是老板們開始圈錢跑路、信貸公司坐地加息、電信詐騙遍布全國。人類的信譽變得搖搖欲墜,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成本也越來越高。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