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多產的跨領域法律學者尼克·薩博在自己的網站里發表了幾篇文章,與他以往的文章不同的是,這一次他提到了一個新的概念,“智能合約”。
在文章中,他下了一個這樣的定義,“一個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包括合約參與方可以在上面執行這些承諾的協議。”
我想理解為,他想要每個許諾的人都把自己的諾言以數字化的形式記錄下來生成一個協議,并且使這個協議會不受阻礙的按照雙方約定的那樣執行。
也就是說,當人們想要許下一個諾言的同時,就要做起實現這個諾言的準備。
智能合約這個詞在九十年代被提出的時候,并沒有受到當時人們的重視,那時候很多人都以為這個老頭子在說夢話。
直到互聯網行業逐漸興起,智能合約就開始初現雛形。
比如信用卡自動還款、微信支付寶免密支付等,當約定還款日到了,還款條件也滿足時,系統就會自動進行還款,這種自動按照約定來執行的承諾就可以被稱作是智能合約。
后來
區塊鏈技術也加入角逐,智能合約才真正被搬上桌面,區塊鏈因其“去中心化”的和平愿景而受到大眾追捧。
于是我們開始想象,如果把智能寫進區塊鏈呢?區塊鏈的不可更改性與自動執行的智能合約發生碰撞后會迸發怎樣的火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