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中也有自己的老大,因為自身規模較大,發展較好,信用較高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這個企業在供應鏈中我們稱之為核心企業。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十分強勢,面對供應商,核心企業可以不拿現金進行交易,往往采用的是賒賬的方式,即給上游的中小企業一個支付憑證,到期我再支付賬款,而它的一級供應商再面對上游的二、三級乃至多級供應商,可以賒賬的期限越來越短,甚至不允許賒賬行為,而用來抵賬的商業票據在貼現時不得分拆,供應商給它多少錢,它就給多少貨,這對核心企業來說是滿滿的好處但對于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來說卻大大增加了資金壓力。
中小企業融資難在中國社會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自身信用級別較低、固定資產等抵押擔保品少、經營管理不善、財務信息不透明等原因使得中小企業不受銀行等
金融機構青睞。
而核心企業的票據又無法拆分進行流通,導致供應鏈中的信用傳導機制不暢通,難以實現普惠金融。其他機構能否利用自身良好信用幫助中小企業取得金融機構的貸款呢?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
然而現實場景當中,情況會復雜得多,大家都知道,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尤其是3級及多級供應商,他們所面臨的是融資難、融資貴、融資亂、融資險等困境,有時甚至10-20%的利率都融不到錢,比大中型優勢企業的貸款成本高出一倍甚至數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