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探索推進發票無紙化試點,降低發票使用和管理成本,逐步實現紙質發票到電子發票的變革”。之后相關主管部門還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涉及管理、應用等方面的規范標準,這些法律規范為實現憑證電子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從長遠來看,電子發票的應用卻是一種不可逆轉的潮流。首先,電子發票可以幫助企業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其次,可以幫助政府降低監管成本,更好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再次,電子發票的使用,方便了消費者的接受存儲和使用,可以保證實時查驗、重復下載、永久存儲。
但是,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勘驗麻煩、入賬環節不可控、打印成本轉移給消費者等麻煩的存在,減緩了電子發票的落地和普及。由于大部分財務報銷目前仍然需要紙質發票。這使得消費者在獲得電子發票后,仍須上網打印成紙質發票,才能完成報銷。對于財務人員來說,電子發票可以無限復制和重復打印,真偽難以識別,財務監管難度大。
中國電子學會
區塊鏈專家委員、航天信息公司高級工程師偶瑞軍認為,
區塊鏈技術為解決這類難題提供了一條路徑。他認為,通過建立一種財稅業務公共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平臺,可以為企業、稅務機關、稅務事務所、會計事務所、銀行等財務稅務業務的參與主體制定一個更適合電子發票時代的公共管理系統,極大提高稅務業務的效率。
“稅務發票是一個大量且主要的會計原始憑證,企業財務管理,又涉及財務、生產、運營多個系統的配合,綜合起來這是一個
金融、財務、稅務融合的場景,區塊鏈將改變目前的這種協同格局和方式。例如當前的電子發票查驗,是先明文提交驗證多項已有信息,再得到查驗結果,如果采用零知識證明,可以進一步保護持票人的信息,為專票的電子化發展加強技術基礎。當前電子發票的大規模推廣面臨的重復入賬問題,可以通過電子發票賬本作為一個應用得到很好的解決。”偶瑞軍介紹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