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能不能投,主要從三個維度判斷:一是事情是否對,二是人是否對,三是看數據是否能證實事情和人事對的。
看事:行業研究+趨勢判斷+商業模式
一是行業研究。做投資,研究先行,發現未來的機會。
在做行業研究的時候,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關注:
1)建立分析框架,對行業有系統的認知。人的認知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行為主義,就是以前做過這個事情,再次遇到知道怎么做。第二種是認知主義,通過閱讀獲得對世界的理解。不管行為主義還是認知主義,最后都要進入到建構主義。否則只有信息和知識點,沒有框架和地圖,形不成體系和思考。
2)重視戰術問題。可能很多東西在邏輯上成立,在現實中就完全不一樣。比如說京東為什么不用順豐,而非要自己建物流?一方面重復建設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原有資源被大量閑置。
實際京東要自建物流而不用順豐這是由它們的商業模式決定的。首先,順豐是一個網格型的商業結構,就是說從A點到B點到C點之間是可以相互連起來,既有收又有發的需求。京東是輪軸型,只需要發不需要收,二者的配送結構不一樣。其次,冗余不一樣,順豐不清楚明天大概會收多少貨,必須配一定的冗余。京東不需要。京東依靠算法,能相對精確地預測出明天在這個地區某一種貨物大概可以銷售出多少,所以對倉儲的冗余需求相對較低。
3)建立不同層級的思考體系。首先,盡職調查,把一個行業的信息搜集回來,形成幾百頁的文檔信息。其次,把上百頁的信息組織起來,做成十幾頁PPT。再次,經過前兩步之后對行業的關鍵數據、關鍵內容有相應了解,但是可能還不足以支撐做決策。必須對于整個行業生態格局,幾個大佬心思比較大的了解,才能去做對應的這個投資。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