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讓我們對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幾種穩定幣做一下盤點,其中各幣種存在的缺陷和問題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這類
數字貨幣承諾按照1:1的比例以美元質押,操作簡單,實際效果也還算讓人滿意,但卻注定不能長久保持。
首先,這種中心化資產抵押來實現穩定貨幣的公司,容易在利益驅動下走向不透明,引發信任危機。不久之前就有人對泰達是否有足夠的儲備金發出懷疑,并由此引發市場一系列波動。此外,關于泰達通過增發貨幣操縱
比特幣價格的言論也一直沒有斷過,這種類似的非議未來也注定不會消失。其次,這種操作模式未來很難實現擴容。隨著泰達幣和TrustToken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他們將不得不往銀行存入更多的法幣,直到銀行們的資產負債表不堪重負。到那時,泰達和TrustToken何去何從將成為擺子項目方的問題。
MakerDAO的Dai
Dai以加密資產作為抵押物,用戶每買入一定數量的Dai就要存入相應倍數的主流數字貨幣作為抵押物,兌換時贖回抵押物。這算是一種比較有趣的解決方案,但對普通人來講理解起來會有點困難。更重要的是,項目本身也存在諸多短板。
首先,如果抵押物在短期內出現急劇貶值,Dai無法在短期內補倉的話,就要面臨崩盤風險。其次,為了抵御這種風險,抵押物的價值就要多于流通中的Dai。也就是說,如果Dai的市值為100億美元,那么抵押物,比如說
以太坊的價值可能就要達到150億美元,這幾乎是當前在流通的以太坊的30%。為了緩沖數字貨幣抵押物貶值帶來的風險而抵押掉如此一筆巨額資產,實在是對資本的一種浪費。最后,由于Dai這種貨幣系統嚴重依賴其他主流數字資產,所以也就注定了其規模將面臨一系列天花板,最終只能占整個加密經濟體的很小一部分比例。
Basecoin, Fragments和Carbon Money
這幾個項目均通過調節供給量來保持購買力的相對穩定性,工作原理有點類似一國的央行。它們全部都不需要抵押物,因此前面介紹的兩種穩定幣的缺陷它們都不存在。但即便如此,它們也都有著自己的問題。
以Basecoin為例,當Basecoin的需求上漲時,人們會愿意以高于票面價值的價格(比如說1.05美元)購買,為了讓價格回落到正常水平(1美元),Basecoin的智能合約會增發10000枚新幣,最后由債券和股份持有者向市場兜售。然而,此時這些持有者可能會將新幣全部握在自己手中,待價而沽。而系統則會繼續增發貨幣,形成惡性循環。這是通貨膨脹時容易出現的問題,一旦發生通貨緊縮,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當幣值跌破錨定價格的時候,系統會拍賣一些股份來吸引融資,拍賣所得用于回購或者贖回穩定幣。但前提是幣價未來看漲,否則購買者的意愿不強,項目就會陷入“死亡螺旋”的境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