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
區塊鏈技術研究落地,需要一定的成本,對小機構而言,壓力太大;
另一方面,大機構本身就是“中心”“巨頭”,而
聯盟鏈也要避開中心,達成新的行業共識。
這個悖論,就導致兩個結果:要么,聯盟成員誠意不夠,聯盟鏈只是停留在概念驗證階段,真正的商業運營變少;要么,巨頭把控著聯盟鏈,讓后者變成一個完全的“私有鏈”。
因此,為聯盟鏈挑選合適的成員企業,也是一個漫長尋覓的過程。
“可以從行業二、三線企業入手。”劉勝認為,“一方面,它們有競爭壓力,希望向巨頭挑戰;但另一方面,它們獨自無力挑戰。”這時,就可以用區塊鏈的方式,把它們和其他企業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聯盟。
這意味著,聯盟中的成員,要先達成“線下共識”,再用
區塊鏈技術推進。
音符
區塊鏈技術,在稚嫩時被捧上神壇,也迎來了不絕于耳的質疑聲。
更關注落地的聯盟鏈,則讓區塊鏈技術有了煙火氣。
在某種意義上,聯盟鏈,可能才是迂回抵達未來的方式……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