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經典互聯網”的術語來形容,公有鏈是2C,聯盟鏈就是2B。
每家企業、每個場景的業務都是不同的,痛點也不一樣。“2B的需求變化比較大,沒法形成一個很明確的需求,所以發展得相對慢一點、難一點。”劉勝表示。
因此,目前在
區塊鏈技術領域,公有鏈技術的成熟度,要略高于聯盟鏈。
比如,
比特幣原本是做“點對點交易系統”的,但目前,比特幣存在大量“垃圾交易”,其“存證”的功能被濫用。
而
以太坊,在2016的計劃還是做“世界計算機”,但現在,一個小游戲,就能導致整個網絡堵塞,實在與這個口號不符。
“每個場景都是復雜的,一條鏈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劉勝表示,“需要針對特定場景,優化設計區塊鏈,需要跨鏈,甚至建立區塊鏈的集群來應對。”
除了技術落地場景的挑戰,聯盟鏈要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業務的挑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