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世人信任的USDT無疑讓資本看到了可以插一腳的希望,投資了Circle的DCG還投資了另外一個穩定幣項目:Basis。
資本們多方布局,只要壓中的一個穩定幣項目跑了出來,就是一次投資的勝利。
Andreessen Horowitz同樣也投資了TUSD和Basis兩個穩定幣項目,這兩個項目的總共獲投金額分別為2000萬和1.33億美元,這是美國的一家知名風投機構,在今年6月26日,專門成立了3億美元的
加密貨幣基金。
同樣同時投資了TUSD和Basis的,還有被稱之為古典投資機構的真格基金,而投資了多個
區塊鏈項目的策源創投也投資了Basis項目。
國內的機構,也很早就開始了穩定幣市場的布局,比特股項目在天使輪,獲得了李笑來創立的BitFund.PE的資金支持。這個區塊鏈的基礎協議項目,在2014年的時候,就發行了穩定幣:錨定人民幣的BITCNY,錨定美元的BITUSD,錨定歐元的BITEUR。
而目前, BITCNY在六家交易所流通,BITUSD和BITEUR只顯示上線了一家交易所。
更多的團隊在入局,俄羅斯團隊Stable在今年四月份獲得了風險投資公司Beenext和知名創業孵化加速器500 Startups聯合領投的50萬美元,他們立志于生產出能夠與泰達幣競爭的穩定幣。
Alchemint也高調宣布要投身于穩定幣,宣傳早早開始做了,但是產品卻遲遲未能面世。
Havven,Basis,Carbon,這些受人矚目的穩定幣項目都在宣傳期過后,就消失在了大眾的視線中。
一位接近Basis項目的知情人向深鏈財經解釋,因為Basis是國外的項目,一般要走完所有的流程和技術準備尚可才會上線。“而國內的項目很快就能上線了,那都是來圈錢的。”
后來者們,想要通過理念和模式的創新,來避免USDT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的重演。類似于BITUSD用數字資產抵押,Basis的背后則沒有抵押物,而是以“貨幣數量論”為理論基礎,它像美聯儲一樣工作,通過調整代幣的供應量來穩定在一美元進行交易。
但是這些創新到目前看來并沒起多大的作用。
上線81家交易所, 25億美元的發行量,占據穩定幣市場總發行量的96%以上,毫無疑問,泰達幣仍然還是行業的老大。
其它的資本和項目方,想要在穩定幣的江湖上分得一杯羹,似乎還需斬過更多的荊棘。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