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大部分高校提供的
數字貨幣課程僅停留在入門級別,還是有個別高校表現出了不一樣的一面。與前者相比,他們能為用戶提供更加詳盡和多樣化的教學服務,幫助他們在數字貨幣行業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
比如,美國的康奈爾大學開設的
區塊鏈課程就比較偏技術方面,像“分布式共識和區塊鏈”、“數字貨幣和智能合約”等課程均是如此,而且開設該課程的也不是該校的商學院,而是計算機技術學院。另外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麻省理工學院,該校開設的“數字貨幣工程和設計”、“共享公共賬本”等是其數字貨幣倡議的一部分,也比較偏向于技術層面。
對于其他高校而言,開設偏技術類的數字貨幣課程還要再等上一段時間,然而這并不是說它們的入門級課程沒有什么價值,其結果恰恰相反。普華永道的顧問Daniel Diemer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新技術的普及需要對公眾開展更多的教育”。針對區塊鏈和
比特幣開設的入門課程即使未必能培養出下一代數字貨幣程序員和開發者,也能培養出這些程序員和開發者的產品用戶,這也是這些課程穩步、健康成長的最大意義所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