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傳統貨幣理論中通脹的原因就在于單方面的增加貨幣發行數量,而貨幣本身的購買能力并沒有提升,反倒是購買力下降的情況。
實際上,通證價值也可以參考這個邏輯:通證的價值體系應該對內比照通證背后的產品和市場的基本價值,對外比照其他
區塊鏈所發行的通證價值(比如
比特幣或者
以太坊)。
因此,通證價值體系要穩定,就跟貨幣價值一樣,嚴格限制數量的同時,也要根據通證背后的產品和市場的價值進行波動,這才有可能構建起來一個有效市場。
貨幣是量度物品價值的尺子,因此它本身的尺度不能有太大的波動,否則參與其中的市場主體無法進行正確的生產和消費決策。
以上就是我基于貨幣理論來討論“通證經濟”的基本觀點,事實上這些觀點主要是來自于古典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古典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物品表面的面紗,而貨幣數量的增加不會導致貨幣總體價值的提升,反倒是會造成通脹的現象(也就是貨幣越來越不值錢),基本上就是一種“貨幣中性”的態度。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在有貨幣的世界里,由于掌握貨幣表面價格的信息費用要比掌握其相對價格的信息費用要低得多,因此人們會看著貨幣表面價格做出非理性的決策——這就是為什么在區塊鏈市場的投機行為還能成功的底層原因,通過操作
數字貨幣的表面價格使得人們忽略了其相對價格的變化,從而導致了整個市場的虛假繁榮和泡沫化,關于這個部分的內容后續有機會我再討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