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區塊鏈技術的深入發展,區塊鏈標準必將完善,配合產業發展基礎的夯實,
區塊鏈技術場景落地終將實現。
2008年,中本聰在麻省理工學院加密技術郵件組發布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了兩種設想——
比特幣(Bitcoin)和區塊鏈(Blockchain)。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
10年過去了,比特幣已經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加密
數字貨幣,但其爭議也一直不斷。跳開虛擬貨幣來看,區塊鏈技術通過自身分布式節點,不依賴第三方,結合共識機制、密碼學、時間戳等技術來進行網絡數據的存儲、驗證、傳遞和交流,從而實現點對點傳輸,不可篡改等特點,其可以說是給數字經濟時代帶來了巨變的曙光。
回顧互聯網近50年的歷史,這種巨變曾發生過兩次。第一次是全球性的聯網,自1969年阿帕網誕生以來,全世界主流國家逐漸接入互聯網,開啟了全球聯網的征程。第二次巨變是全球性的應用,自1989年萬維網論文問世后,互聯網應用全面開花,實現了應用全球爆發。
第三次伴隨比特幣而來的巨變正在醞釀。人們發現,區塊鏈的意義在于可以構建一個更加可靠的互聯網系統,從根本上解決價值交換與轉移中存在的欺詐和尋租現象。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普及,數字經濟將會更加真實可信,經濟社會由此變得更加公正和透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