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表面看,創始人跑路、社區化治理、分布式網絡架構、匿名開發、社會化協作、誰也不認識誰,這些玩法,在互聯網領域很少見,比如說淘寶網老板跑路、騰訊失去對微信的所有權、
百度首頁廣告全部消失等等這些情況都是不會出現的,而對于
區塊鏈而言,允許這些情況恰恰是前提必要條件。
可以這么說,很多在互聯網現有模型中認為不好的事情,到了區塊鏈里面是大大地好,而原來認為好的事情,反而是大大的壞。這就是玩法的不同。
現在很多
區塊鏈項目,雖然用了區塊鏈的技術,但是玩法還是老一套,搞一個項目團隊,注冊一家公司,創始人頭像掛網站……這些都是沒有領悟到區塊鏈玩法精髓的結果,用老思維去套新的事物,是我們容易犯的錯誤。上面說了,技術兩下子就可以學會,代碼而已,要學會玩法,無疑難度高得多。
因為隱藏在玩法后面的價值不易被發現,就像很多互聯網的模式,早年并不被人看好,后來做出來了,大獲成功,大家才會恍然大悟,原來這是非常有價值的。新技術、新玩法、新價值,一般來說,我們定義技術應用的價值分三個層次:
一是降低解決原有問題的成本(效率提升);
二是擴大現有問題的被解決范圍(規模和效益增加);
三是解決原來解決不了的問題(創造新需求)。
不管玩法也好、技術也好、商業模式也好,都是圍繞著這三個層次進行價值的創造。不要被玩法表面的花招蒙混,不管什么玩法,歸根結底都要找到其價值立足點。也就是從上面三個層次進行分析,到底對應是哪一個層次,是不是真的那么有用。
第一個層次,降低成本。去中心化能夠去信任化,也就是降低信任化成本這也是目前最容易論證的價值。首先,我們社會的信任成本是極高的,銀行為了讓我們信任,放心存錢進去,他們每年要花掉數以萬億級的系統維護成本(后臺、前臺、門面),同時銀行還能夠有數以萬億計的利潤,在用戶角度,這些其實就是成本,為了省心放心地存錢、取錢,我們每年要耗費數以萬億計的成本供養銀行體系。
比特幣出來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就是這里面的成本可以砍掉很多。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場景,通過去信任化,可以砍掉成本(效率提升),因為“信任化”實在是社會治理和商業的底層功能,這一層的變動,導致很多上層應用模型可以進行重構,很多原有信任模型的業務,可以轉化為非信任模型,對應現有的場景是非常多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