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
數字貨幣作為兌換媒介,
區塊鏈技術還可作為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接口技術進行應用。多位業內人士告訴鳳凰網WEMONEY,這一接口技術可理解為“網關”技術,“網關”是區塊鏈中可被公眾信任的節點,參與各方可將“網關”看作為一個交易中介,通過可信中介從而解決陌生人之間的轉賬問題。
近期,“不走幣”的區塊鏈支付應用探索引行業熱議,螞蟻金服在這一場景的嘗試更是將該話題推向高潮。
6月25日,多家媒體報道稱,港版支付寶AlipayHK的用戶可以通過
區塊鏈技術向菲律賓錢包Gcash匯款。第一筆匯款由在港工作22年的菲律賓人格蕾絲(Grace)完成,耗時為3秒,而在以前需要10分鐘到幾天不等。
螞蟻金服工作人員稱,上述整個匯款過程主要在
聯盟鏈上進行,AlipayHK、Gcash、渣打銀行(
香港、新加坡)四家機構接入鏈上,共同組成區塊鏈網絡,從而利用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技術來實現不同機構間的跨機構協同。
“這一區塊鏈技術將原來像接力賽一樣逐個節點確認傳遞的匯款模式,改變為業務節點實時同步并行確認,提升了效率,也改變了運營模式。在匯出端錢包發起匯款的同時,所有參與方同時收到該信息,在做合規等所需的審核后區塊鏈上協同各方同時完成這一筆匯款交易。”上述工作人員介紹。
不過,對于螞蟻金服跨境匯款原理,有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螞蟻金服所謂的數秒實現跨境匯款,說白了就是有機構在墊付資金。當用戶從AlipayHK向Gcash匯款時,通過螞蟻金服區塊鏈技術實現信息上鏈,鏈上的渣打銀行進行墊資,從而做到支付操作在數秒內到賬。”簡單來說,在這類場景下,區塊鏈技術僅實現支付信息上的傳輸與共享,支付資金流與價值的傳輸并沒有解決,實際賬務處理依然通過中心化機構在完成。
同時,算力智庫創始人燕麗指出,目前這類模式存在的痛點較為明顯,即僅適用在參與節點很少的前提下進行。一旦節點多了,這種模式就行不通,首先墊資就不可能出現,此外,其信息并行處理效率也很難跟上。
燕麗直言,這種信息傳輸直接通過傳統互聯網技術也可以做到。要想不使用數字貨幣作為交換媒介,實現支付資金上鏈且在幾秒內流通,從當前的區塊鏈技術發展情況來看,目前很難實現或突破。
目前,這類技術在業內并不少見,此前招商銀行與香港永隆銀行之間的直聯支付業務就是通過這一原理,本質上是借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了原本支付信息不透明的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