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
比特幣在商家接受數量方面遙遙領先,但這也不一定能使其成為最“有用”的
加密貨幣,至少在考慮其內在技術特性時是這樣的。
針對其可擴展性問題,自2017年比特幣交易擁堵以來,有效的解決方案還尚未出現。忘了它的閃電網絡升級吧。閃電網絡僅在測試網上推出,因此尚未被廣泛使用。而比特幣網絡最多每秒可以處理七筆交易,仍遠遠落后于Visa的每秒最高24,000筆的交易速度。這促使國際清算銀行(BIS)于最近發布了一份相關報告,該報告得出結論稱,加密貨幣(特別是比特幣等采用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的加密貨幣)的可擴展性不足以在全球經濟系統中充當貨幣。
因此無法保證比特幣能被大規模采用,也無法保證其競爭對手不會在某一時刻超越它成為最實用的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現金,它是開發者們在2017年8月1日從比特幣主
區塊鏈中分叉出來的、有著32MB的區塊容量的比特幣分叉幣。比特幣的區塊容量為1MB,比特幣現金則比比特幣的區塊容量大32倍,每秒最多能處理224筆交易。
作為企業家和比特幣現金支持者的Roger Ver曾于今年4月就其出色的交易速度表示:比特幣核心(Bitcoin Core)正遭到全世界商戶的否定。而比特幣現金正被全世界商戶積極接納。
然而,比特幣現金本身也有一些缺陷。例如,它的交易手續費并不總是比比特幣低,并且它也不是阻礙比特幣成為主要加密貨幣支付手段的唯一競爭對手。例如,瑞波幣的共識機制并不需要挖礦,并且它每秒最多可以處理50,000筆交易。而
萊特幣(比特幣核心的分叉)出塊時間更短,交易處理速度也比比特幣更快。同樣,今年5月
以太坊也發布了其轉向PoS權益證明共識機制的新版本,這可能會顯著提高其可擴展性和交易處理速度。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