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三點鐘社群引發區塊鏈行業高潮,其影響早已溢出幣圈讓更多普通人蠢蠢欲動。同樣聞風而動的還有永遠在“追熱點”的自媒體人,以至于春節期間區塊鏈相關內容在朋友圈可以與拜年信息平分秋色。
據新京報報道,光是今年 1 月就冒出至少 50 個區塊鏈自媒體,有公眾號成立兩周就拿下融資,估值千萬。區塊鏈行業人才緊缺,網上甚至流傳一份行業招聘信息,待遇以數字貨幣計價。

目前,區塊鏈自媒體的商業模式多為廣告和培訓。有自媒體爆料稱,一些稍有名氣的大號打一個廣告甚至需要一個比特幣,更多小號一條廣告大概就是一個以太幣。相較于真金白眼拿錢下注的投資圈,區塊鏈自媒體的利潤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不過由于區塊鏈作為新興事物,尤其是各類加密數字貨幣價值難以評估,價格很容易受到各路信息影響,因而具有影響力的區塊鏈新媒體與市場上的莊家、大佬和平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喧囂背后,區塊鏈自媒體行業現狀究竟如何?借助新榜的數據能力,我們或許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76 個公眾號新榜指數過500,
單篇平均閱讀不到5000
在被納入新榜日常監測樣本庫的 54 萬個公眾號中,上周( 2 月 12 日~ 2 月 18 日)共有 76 個區塊鏈相關公眾號新榜指數超過500。
“區塊鏈相關公眾號”的定義是以“區塊鏈”、“比特幣”、“幣圈”、“虛擬貨幣”、“數字貨幣”等為關鍵詞在新榜官網上搜索,剔除泛財經/科技號,近一月推文以區塊鏈內容為主的公眾號。由于部分區塊鏈公眾號春節期間鮮少發文,因此這一排名有一定隨機性,僅供參考。

區塊鏈相關自媒體 50 強(2018.2.12~18)
對新榜指數超過 500 的公眾號進行分析,可得到如下結果:
1、 團隊運作的自媒體占絕大多數,且表現更好。
按照微信公眾號認證劃分,區塊鏈公眾號中有企業號 30 個,個人號 46 個。但排名前十的公眾號中,企業號有 6 個,個人號只有 4 個。
很多公眾號雖未進行企業認證,但通過簡介和推文內容來看,都已經開始團隊化運作——它們基本都留有客服微信,部分甚至已有區塊鏈項目上線。真正個人運營的公眾號,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2、 四成公眾號新榜指數未超過600,無一躋身微信 500 強。
新榜指數最高的公眾號是“數字貨幣趨勢狂人”,新榜指數為812.2。根據 新榜中國微信 500 強月報(2018.01),最新的 500 強門檻指數為881.9。這意味著區塊鏈自媒體中尚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大號。
目前排名前 76 位的公眾號中,約四成( 29 個)公眾號新榜指數位于500~ 600 之間,關注人數可能不超過 10 萬。
3、單篇平均閱讀數不過5000,每 70 次閱讀貢獻 1 個贊。
總體而言,區塊鏈公眾號一周總閱讀數為28879. 8 次,共收獲412. 4 次點贊,平均每 70 次閱讀貢獻 1 個贊。
以公眾號個體而言,一個區塊鏈公眾號一周平均發布4. 6 次,每次發布1. 9 篇,每篇文章收獲 4384 次閱讀。可見即便受春節影響,這些公眾號依然能保證三天兩更,但整體閱讀數還不如財經、科技等行業大類。

哪些人在做區塊鏈自媒體?
它們都發些什么?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分布式賬本數據庫。你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去中心化的公共賬本,人人都可以記賬,且信息公開透明,數據不可篡改。第一個“記賬”的人可獲得獎勵,也就是“幣”。這種行為,俗稱“挖礦”。

如果按行業劃分,區塊鏈目前分三個圈子。幣圈,是指投資代幣、甚至自己發行代幣的人群;鏈圈,是指專注于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人群;礦圈,則是一群專注于“挖礦”的“礦工”,多為程序員。
區塊鏈自媒體從業者也來自這三個圈子,目前主要以幣圈和鏈圈的人為主。運營者多為發行代幣的機構、原先的泛財經和科技自媒體,以及部分炒幣人群。
以金色財經為代表的早期入局者,早在 2016 年就已經介入,依托于自身的App報道區塊鏈相關新聞資訊、行情、數據等,在行業內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其它還有未來財經、耳朵財經等。
數字貨幣交易機構,比如“火幣網”、“OKex”等。這些賬號發布的內容與自身業務緊密相關,比如“火幣網”的一篇10w+文章題目為《【投票】火幣網要上什么新幣?聽你的!》。

上榜公眾號中閱讀量前十的文章
(統計時間:2017.2.24~2018.2.24)
目前排名第一的區塊鏈自媒體“數字貨幣趨勢狂人”,早在 2016 年就注冊了公眾號。 2017 年 5 月 20 日公眾號名稱由“胡說八道侃金融”變為“數字貨幣趨勢狂人”,開始專注區塊鏈行情分析。若以“區塊鏈”為關鍵詞在 76 個公眾號里搜索熱門文章,閱讀量排名前十的文章中,有五篇都出自該公眾號。
在區塊鏈發展一日千里的當下,就在春節前后,又有不少科技媒體擁抱這一新興事物。
騰訊新聞旗下公眾號“區塊鏈探長”于 1 月 17 日正式認證上線,喊出“了解區塊鏈,關注這個就夠了”,并且在公眾號中提供數字貨幣行情查詢功能。
BiaNews是一家成立了 12 年的老牌科技媒體,一直專注互聯網TMT領域報道。 2018 年 2 月 23 日,“BiaNews”宣布全面擁抱區塊鏈,并將公眾號簡介改成:報道區塊鏈,記錄新未來。

2018 年農歷大年初一,鈦媒體也宣布,正式上線區塊鏈自媒體“鏈得得”。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表示,這一項目的側重點在于:對區塊鏈相關行業政策、具體項目、市場交易、技術應用、宏觀生態的資訊追溯和報道調查。
除了“數字貨幣趨勢狂人”的五篇行情分析,以及“火幣網”的發幣投票,閱讀量排名前十的文章中,有兩篇分別追了“三點半社群”里大佬激辯,以及汪峰談論區塊鏈的熱點。另有一篇揭露區塊鏈被盜風險的文章,閱讀量也達到了 5 萬。
當然,就像任何一次“風口”一樣,有探索者,也有跟風者。更多的區塊鏈自媒體,除了有圈內“大佬”或KOL站臺背書的少數,既缺乏專業能力,也缺乏行業資源,蜂擁而入,但其實不得其門。即使在區塊鏈自媒體這個衍生戰場上,也未能實現“撈一筆”的夢想。

泛科技財經領域:
專業分析少,風險提示多
在新榜官網“趨勢查詢”中,以“區塊鏈”為關鍵詞搜索,可知一個月以來( 1 月 25 日~ 2 月 23 日)共有 11038 個公眾號發布了 31653 篇原創文章,累計產生 72 篇10w+,總閱讀數8367. 5 千萬,總點贊數89. 7 萬。
不同于本文開頭的區塊鏈自媒體一周發文情況,這一數據的意義在于反映“區塊鏈”在整個自媒體行業中的熱度,換言之,這是“大眾眼中的區塊鏈”。一些文章并非專門寫區塊鏈,只是多次提到這個詞。譬如,最高點產生在 2 月 8 日,原因是當天有許多快播王欣出獄的稿子,其中多少提到王欣或將進軍區塊鏈。

“趨勢查詢”只能顯示一個月的數據,且整體波動較大,干擾項較多。因此不妨將周期拉長為一年,在新榜官網“文章搜索”頁面重新檢索,人工排查相關聯的熱文。
同樣以“區塊鏈”為關鍵詞,搜索 2017 年 2 月 24 日~ 2018 年 2 月 24 日的文章。共找到 38477 篇原創文章,其中財富類 15296 篇,科技類 10295 篇,文摘類 3521 篇。剔除關系不大的干擾項,分類篩選其中閱讀量前十,可直觀感受各行各業對區塊鏈的關注點。
財富類前十的文章中,有三篇來自公眾號“光明財經”。分別介紹李笑來的比特幣資產、官方明確禁止ico、以及史上最大數字貨幣被盜案。公眾號“黃生看金融”也有兩篇文章入圍,都是趁著區塊鏈暴跌時發出,立場鮮明地表示“區塊鏈是個騙局”。

財富類涉及“區塊鏈”的文章閱讀Top10
(統計時間:2017.2.24~2018.2.24)
其它幾篇文章也多是區塊鏈簡介和評論,比如《99.9%的人應該遠離區塊鏈》、《關于快速了解比特幣的清單》等。這十篇文章多為幣圈內容,且整體情感傾向比較偏負面。
科技類前十的文章中,科普和報道占較大篇幅。其中“ 36 氪”的兩篇深度報道閱讀量排前五,均達到10w+,但點贊數只有 200 左右。“差評”關于挖礦和區塊鏈項目的介紹,也獲得較高閱讀量。

科技類涉及“區塊鏈”的文章閱讀Top10
(統計時間:2017.2.24~2018.2.24)
公眾號“歪理邪說”和“老道消息”則主要從李笑來入手,主要講人物故事,次要講區塊鏈。“虎嗅網”的《珍愛智商,遠離“區塊鏈”》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區塊鏈評論。整體而言,科技類文章都比較好懂,只有“阿里技術”和“BiaNews”的專業性較強。
事實上,對比上文 76 個區塊鏈自媒體的閱讀數前十,明顯可感覺泛財經和科技類的推文比較大眾化。既沒有明確的幣圈和鏈圈的劃分,也沒有具體的行情分析。要么通過深度報道聚焦情節故事,要么簡單科普+風險提示,連大而空的基本盤分析都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