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4013
    • 0
    • 分享到

    海峽區塊鏈研究院院長王永利:降準不能成為貨幣政策的禁區

    2018-7-8 23:45

    來源: 《財經》雜志

    “今年以來,貨幣當局定向降準,定向拆借,定向貸款不斷地在進行。但是有個問題,社會上,或者實體經濟層面,這個流動性非常緊。出現了傳導機制的問題,出現了梗阻。一個集中的東西就是降準是個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政策,降準是不是成為貨幣政策的禁區。我認為不能,首先有結構性調整的東西,十萬億以上的拆借出來,壓掉五萬億,剩下五萬億同時降準,這邊降準那邊收回。總量的流動性不會產生大的影響,結構調整會直接回到繳存的銀行身上,中間的環節大大減少了,不再是央行對大銀行,大銀行對中小行,是直接回到你繳存的機構的身上。”7月8日,海峽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共享金融100人論壇理事長王永利在“探尋開放與監管新范式”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財富論壇上如此表示。

    海峽區塊鏈研究院院長王永利:降準不能成為貨幣政策的禁區

    (海峽區塊鏈研究院院長王永利)

    以下是發言實錄:

    王永利:金融服務實體,在去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都反復在強調,金融要回歸本源,堅實服務實體經濟的基礎,同時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堅決把住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保證穩定的前提下還要推進金融的改革開放。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去年以來,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推進金融改革開放,成為三大金融領域的主要任務。相應的去杠桿、調結構、防風險、促改革,各種措施都在推出。總體來講,今年我們的去杠桿力度還是不錯的,M2的增長和融資的變化。但是,到5月份以后,又出來一個明顯的問題,好像社會上反映流動性緊張的問題非常尖銳,強烈呼吁放松金融政策和金融監管。

    今年以來,貨幣當局定向降準,定向拆借,定向貸款不斷地在進行,也是基于不讓這個錢留在金融體系內,不讓它流出去。我們銀行間的基金利率,水平都是下降的,流動性不是相對充裕的。但是有個問題,社會上,或者實體經濟層面,這個流動性非常緊。出現了傳導機制的問題,出現了梗阻,怎么打通,大家都提出了很多想法。不光金融要發力,實體經濟也要發力,整個宏觀都要發力。

    我聚焦在一點上,就是我們現在怎么樣來壓縮或者縮短資金傳遞的流程,縮短環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大家有沒有看到,中國在整個資金投放,從源頭上到最終投放到社會上,我們的環節,我們的流程,跟美國去比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政府,有國有,直接參與其中。在金融體系內,央行是最大的資金投放體,一般我們說銀行最后貸款人的定位不大相符。我們銀行現在拆出來的資金不低于10萬億,如果銀行說下個星期我不做市場操作了,市場就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第二,在金融體系內有很多檔次,大銀行對中小銀行,中小銀行對非銀行機構,在體系內層層傳遞,每個環節都要收點過橋費。出了金融體系,大家又會看到,說融資難、融資貴,原來在沒有實施嚴格監管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是容易拿到錢的,央企也可以拿到錢,地方政府是一級,央企是一級,每一層每一層再要往下轉,效率和成本顯然不一樣。

    第二,現在從資金供給側角度看,我們貨幣總量已經超過174萬億了,是全球最大的貨幣總量體,同時也催生出了中央銀行的銀行資產負債規模,催生了最大金融資產負債規模,剛剛披露的全球最大的資產銀行里,四大銀行都排在前面。有個問題,從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看一邊凍結了將近20萬億的法定資產準備金;另一方面,2016年后不再實施普遍降準,定向實施降準。市場流動性緊張,央行為了維持金融穩定,又進行對外拆借資金。2015年兩萬多億,2016年八萬多億,2017年十萬多億,一方面凍結了一塊資金,一方面拆借了一塊資金,資產負債同時上升。這是結構問題,但是大家看到法定準備金的年利率只有1.62,維持多年沒有變化,央行拆借出來的資金,有各種時間段的,但是年化利率是多少呢?顯然大大高于1.62。這里邊就有一個很大的利差,利差轉嫁給商業銀行身上去了,商業銀行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往外轉移。這個合理不合理?一個集中的東西就是降準是個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政策,降準是不是成為貨幣政策的禁區。我認為不能,首先有結構性調整的東西,十萬億以上的拆借出來,壓掉五萬億,剩下五萬億同時降準,這邊降準那邊收回。總量的流動性不會產生大的影響,結構調整會直接回到繳存的銀行身上,中間的環節大大減少了,不再是央行對大銀行,大銀行對中小行,是直接回到你繳存的機構的身上。當然,現在以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來說不能十萬億全部壓下去,至少要保存一部分,有五六萬億、六七萬億的余地可以調。即使壓了,還有法定存款準備金怎么辦?

    還有第二個問題,在2015年在保持很高水平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的基礎上,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大家有沒有研究這個問題,2005年在說推存款保險制度,推了十年,存款保險制度和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是什么概念?法定存款準備金準備什么?就是系統存款出現嚴重問題的時候拿出來,重點是保支付。存款保險是干嘛?目標是一樣,只是方式方法不一樣。大家認為法定存款準備金是行政手段,存款保險制度市場化更明顯。有了存款保險制度,法定存款準備金慢慢退出了。我們國家是保持了很高的存款準備金制度,同時又推出了存款保險制度,這里邊有沒有重疊,我們要不要在維持存款保險制度的同時,加快壓縮法定存款準備金,怎么壓縮呢?就是央行外匯儲備有沒有可能拿出一部分,由財政發行專項國債,就是面向存款準備金來發行。政府買下來,把錢給央行,央行降準,這個錢又回來,這一塊進一步降低。

    所以,我認為中國從資金供給側,結構性調整這方面是有非常大的余地的,因為到現在為止,在全球基準利率水平危機過后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中國是割裂的。一年期國債風險利率在1.5上下,今年高一點是3.5。如果把融資整個水平下行之后,其它的改革才會出,否則剛才講的一系列改革可能連落地的機會都沒有。這是我跟大家交流的主要事項。謝謝。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