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比特幣的制造:區塊鏈與挖礦
大家聽到這里,比特幣轉賬的方式有了大體的感覺。大家此刻心中一定憋了一個問題、大問題,貨幣是各國央行發行的,而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那誰來發行比特幣呢?也就是說,比特幣是怎么創造出來的。比特幣是挖出來的,使勁在網絡里挖,就能挖出金礦比特幣,簡稱“挖礦”。挖礦,這當然是很形象的說法,到底啥是個挖礦呢?這里就必須要引入我們的主題概念——區塊鏈。
在比特幣的世界里,每時每刻,都會發生很多比類似Alice轉賬Bob的交易,把每十分鐘內的交易記錄打包在一起,就叫區塊——block。把比特幣一誕生就開始的所有交易記錄都鏈接起來,也就是把這些區塊連接起來,就構成了區塊鏈——Block chain。那比特幣怎么產生的呢?沒有比特幣,你交易個nothing,估計有人都急了。別急,馬上到關鍵所在了。
卻說每十分鐘的交易信息被打包記錄,這就是一個區塊;整個網絡上的電腦都在搶奪這個區塊的記賬權利,誰搶到這個記賬的權利,誰就可以獲得這個區塊創造出來的比特幣。2009年,中本聰創造了第一個區塊,被稱為“創世區塊”,其本人就獲得了第一個區塊獎勵的50枚比特幣,這也是比特幣世界的第一筆交易記錄,永遠載入這個區塊里。(每一枚比特幣都是追根溯源有據可查的)。
所謂挖礦,就是搶奪記賬權利,從而獲得獎勵,獎勵就是比特幣。為什么會有人不停的挖,因為比特幣世界里每十分鐘生成一個區塊,哪個電腦搶到了記賬權、構建了這個區塊,哪個電腦就獲得該區塊的獎勵,這就是挖礦。既然可以不停的挖,那比特幣這種虛擬礦產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嘍?NO,絕非如此,比特幣的數量是有最高限額的——2100萬枚比特幣。所以比特幣這種礦是越挖越少,中本聰設計的特別妙,就是每個區塊的獎勵每四年減半。我們剛說了,中本聰造出第一個區塊的時候、獲得50枚的獎勵,四年后,就是到了2013年、獎勵就減半了,2017年再次減半。所以當下每個區塊的獎勵是12.5枚比特幣,等到了2140年比特幣產量就將趨于0,從而將比特幣的總量恒定在2100萬枚。截止目前,網絡世界已經創造出1500w枚比特幣。
簡而言之,挖礦就是搶奪生成區塊的權利、搶奪記賬的權力,也就是搶奪為全網服務的權力。一旦搶到這個權利,所獎勵的比特幣就寫在得到的區塊上,然后系統告知整個區塊鏈的所有節點,獲得全網確認后,這個區塊便成為合法的新增區塊,整個區塊鏈又多了一個區塊。
現在大家關心的是,既然那么多電腦都爭奪記賬權,那系統是如何決定誰來記賬的呢?中本聰真的很本聰,他的設計是出一道很難的數學題,誰最先算出來,誰就創立了這個區塊,誰就獲得獎勵。這可不是一般的數學題,是一種很傻很傻的數學題,名字叫hash算法。
這個hash算法聽著很harsh,這會兒先打住,我們再回顧一下剛才的概念,再繼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