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被認為是近期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輻射最廣的經濟活動,很多國家都踏上了數字經濟快車道,我們也正迎來數字經濟時代。有人判斷,現在人們通常把用電量作為衡量經濟景氣的重要指標,將來“用云量”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
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正從跟跑者、并跑者逐漸變成領跑者。這有直觀的感受——“數字經濟在中國已經成為一種日常生活,并越來越多地觸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外國人贊嘆我國的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走在了世界前列,甚至用“新四大發明”來形容;這也有數據的支撐——前不久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和《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22.58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達30.3%。每天50億次
百度搜索點擊、每天1.75億次支付寶交易……這些海量數據的時刻刷新,背后是線上線下數字經濟的真實脈動。
我國有條件有實力擔當數字經濟的領跑者。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需要制定富有遠見的發展計劃,并且腳踏實地一步步完成。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
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創新引領、共享經濟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貫徹落實好這些重大戰略部署,把好頂層設計的“方向盤”,我國的數字經濟才能行穩致遠。
數字經濟的發展以創新為主要引領,我們要當數字經濟的領跑者,還必須在基礎支撐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例如,在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上,國內企業需要好好爭取5G標準的話語權;芯片是數字經濟的“工業糧食”,我國目前還是世界最大的芯片進口國,自主研發任重道遠。在信息化的新階段,大數據發展日新月異,我國還需要集中優勢資源,突破大數據核心技術。此外,從長遠看,前沿技術研發、數據開放共享、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也應做好前瞻性布局。
當前,我國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改革主攻方向,深入推動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進步,深度拓展這些先進技術的場景應用,必將成為撬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將引領世界數字經濟大潮。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