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
區塊鏈上的各個參與主體/節點是平等的,也就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這意味著,在各環節都設計周密,沒有漏洞的前提下,數據/信息一旦上鏈,其傳輸將更安全、更不容易被中間篡改、從中經過的渠道/中間商更少。
具體到新聞業,幾個比較典型的
區塊鏈應用模式,分別是體現在新聞的產生,事實核查,新聞的排序和分發這三個方面。
新聞的產生
有幾個項目比如Steemit、Civil、Matters、PUBLIQ,旨在通過小額付費的方式,直接向新聞源頭的個人提供報酬。道理很簡單,因為“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如果不知道錢從何來,寫的東西大概可以相對客觀一點。
那么,錢從何來?目前已知的各個項目,提供了普通用戶付費打賞、訂閱作者,或通過購買服務、接納廣告主等方式,提前轉移支付等方式。
也就是說,如果你已經形成了為好文章付費的意識,可以順理成章地贊賞作者;如果你喜歡看免費的,可以通過跟傳統無異的廣告方式收看。
不同的是,廣告主提交的廣告費則打入同一個池子里,在完全打散以后,根據讀者閱讀、點贊、評論等行為習慣確定偏好,以相應的比例分配給作者。
鑒于區塊鏈上用戶活動可以通過公開發行
token(代幣/通證)進行,一些項目還面向
幣圈資本市場,通過
ico(首次公開發行代幣)獲取自身生態系統之外,來自外部市場的資金。投射到“古典互聯網”,大致相當于媒體集團上市募股。
事實核查
區塊鏈本身不能進行價值判斷,但可以用于確保人工核查員得出的結論,在傳遞給讀者的過程中不會被中間人篡改。
廣受歡迎的去廣告插件ADBlock Plus開發商Eyeo的新瀏覽器插件Trusted News,既可以確保從維基百科、Snopes這樣的人工事實核查機構提取的新聞真實性信息不被篡改,又可以通過評估或者是其他評分的方式,來確定一些最終用戶的可信度,并且為這些人分配權重。
再接下來,就可以通過這部分民間事實核查員,實現核查過程的部分眾包。
事實核查只用到了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基本不涉及金錢利益,因此也是幾種應用當中最容易出成果的一種。
新聞的分發
在這個環節應用區塊鏈,主要是希望盡可能真實的,不帶偏見的去反映用戶在看過新聞之后的動作,以及推斷其背后的真實意義,并保證算法不會被扭曲。
為何要在商業公司業已成型的算法基礎上另起爐灶?這部分推動者假定,像是Facebook或今日頭條這樣的公司,雖然存儲了最大量,也最理想的用戶原始操作數據,并且有著最聰明的頭腦幫他們設計算法。
但是在利用以及向外展現這些數據的時候,則不可避免會夾帶公司的“私心”,或者是“私貨”,甚至還有可能會因為自己對數據占有的優勢,有意識的去引導用戶做或不做某方面的行動——當然,一切假設都沒有證據來證實。
所以,區塊鏈推動者認為,自己通過區塊鏈所設置的不可逆轉,無/低人工干預的分發方式,能夠盡可能準確的去反映用戶行為,且不被商業力量左右。
以上是我對目前所有通過區塊鏈方式,來改良新聞傳播全流程的做法的一個粗淺的總結。
但如果僅基于所抽象出來的這三種不同的路徑,那么實際上,我絲毫沒有看到現在開始使用區塊鏈來變革新聞傳播流程的必要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