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將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戰略途徑。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儲富祥說,“雙碳”戰略是中國綠色規劃,林產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木材屬于天然的儲碳材料,是當今世界可再生的綠色生物資源,有著天然的優勢,使用狀態作為“碳庫存”存在,在國際上也發揮著實現碳中和的重要功能,節能降碳的優勢非常明顯。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副會長呂斌說,首先,一定要正確認識林產業和木制產業在踐行“雙碳”戰略中的位置,木材在使用之前是樹木,優勢在于吸收二氧化碳再釋放氧氣,這個過程實際就是儲碳。其次,木材和其他材料相比,生產加工過程中的能耗非常低,所以整個木材加工產業是
低碳產業。“我們要大力推動木材工業的發展,大力推動木材加工產品的消費。”
據以木質人造板材為例,其制品主要是木材,屬于天然的儲碳材料,這意味著只要使用就會一直作為儲碳庫存而存在。以我國人造板的平均含碳量0.4664g/g為標準,根據碳儲量計算方法測算,以平均基本密度為670kg/m3,每m3人造板的平均碳儲量約為312.488kg,折合1145.79kg二氧化碳當量。這意味著生產和使用人造板材,可以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抵消部分溫室氣體排放。
相關研究還顯示,生產1噸
水泥約排放1220kg二氧化碳當量,生產1噸鋼材約排放6470kg二氧化碳當量,生產1噸玻璃約排放1870kg二氧化碳當量,而加工1m3木材(規格材)僅排放30.3kg二氧化碳當量。因此,木材和木制品的大量使用可減少鋼材、玻璃、水泥等傳統
能源密集型產品的使用,減少我國工業及能源部門的
碳排放。
頭部企業擔綱主力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