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還要求對所有森林碳匯進行更準確的核算,今年開發出了森林碳匯認證系統,并在《2030年氣候目標計劃》中將林業碳匯納入
碳排放交易體系。法國則將木材工業作為
低碳轉型戰略的核心。自2016年以來,強制性合規
碳市場、自愿性碳市場已為森林恢復融資超過59億美元。
事實上,中國在這方面不僅具有巨大優勢,還有巨大潛力。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人工林面積達到12億畝,居世界首位,活立木蓄積量從第一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時的95.32億立方米,增加到現在的190.07億立方米,增加了近100億立方米,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美國航天局衛星監測表明,中國森林植被的增長對世界的貢獻率達到25%。在潛力方面,以超級蘆竹為例,這一經過我國科學家多年努力而培育出的
能源植物新品種,生物量巨大。相關研究顯示,超級蘆竹當年種植,當年就可收獲,可連續收獲15—20年。在我國南北方種植每年每畝的干基生物量可達3—10噸,在黃河以南地區每年每畝超級蘆竹可吸收8—17噸二氧化碳。我國煤炭消費占二氧化碳排放的70%以上,種植6億畝超級蘆竹可替代每年全部20億噸的發電用煤。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