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2023〕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長足進步,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明顯提高,基本實現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家家有賬戶,移動支付、數字信貸等業務迅速發展,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新形勢下,普惠金融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為構建高水平普惠金融體系,進一步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防范化解各類金融風險,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發揮各級黨組織的作用,為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
——堅持人民至上。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普惠金融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普惠金融發展的方向,自覺擔當惠民利民的責任和使命,切實增強人民群眾金融服務獲得感。
——堅持政策引領。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責任,加強規劃引導,加大政策、資源傾斜力度。堅持依法行政,優化營商環境,維護市場秩序。完善基礎設施、制度規則和基層治理,推進普惠金融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改革創新。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遵循金融規律,積極穩妥探索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持續深化改革,破除機制障礙,強化科技賦能。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堅持安全發展。堅持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堅決打擊非法金融活動,著力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倡導負責任金融理念,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主要目標
未來五年,高質量的普惠金融體系基本建成。重點領域金融服務可得性實現新提升,普惠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出新步伐,金融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得到新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取得新成效,普惠金融促進共同富裕邁上新臺階。
——基礎金融服務更加普及。銀行業持續鞏固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保險服務基本實現鄉鎮全覆蓋。基礎金融服務的效率和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經營主體融資更加便利。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及新型
農業經營主體等融資可得性持續提高,信貸產品體系更加豐富,授信戶數大幅增長,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基本構建。小微企業直接融資占比明顯提高,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力度進一步加大。金融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能力不斷增強。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更加有力。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金融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力度持續加大。農業轉移人口等新市民金融服務不斷深化。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覆蓋率和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本實現信用建檔
評級全覆蓋。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對符合條件的脫貧戶應貸盡貸,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金融消費者教育和保護機制更加健全。金融知識普及程度顯著提高,人民群眾和經營主體選擇適配金融產品的能力和風險責任意識明顯增強。數字普惠金融產品的易用性、安全性、適老性持續提升,“數字鴻溝”問題進一步緩解。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更加完善,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行為得到及時查處。
——金融風險防控更加有效。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機構和重點領域風險防控能力持續提升,風險監測預警和化解處置機制不斷完善。數字平臺風險得到有效識別和防控。非法金融活動得到有力遏制。金融穩定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
——普惠金融配套機制更加完善。普惠金融基礎平臺的包容性和透明度不斷提升,重點領域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基本建成。配套法律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誠信履約的信用環境基本形成,風險分擔補償機制逐步優化。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基本健全。
二、優化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產品服務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