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第一批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中,造林碳匯(含竹林)、紅樹林修復均屬于林業領域方法學,獲準符合市場預期。
其中,造林是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森林生態系統固碳增匯、減緩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造林碳匯項目通過增加森林生物質、死有機質、土壤有機碳碳儲量,實現二氧化碳的清除。該方法學適用于防護林、用材林、
能源林、特種用途林造林 (含竹林),不包括經濟林造林、更新造林、 非林地綠化(如鄉村綠化、通道綠化、四旁植樹、公園綠化等)。
紅樹林濕地是我國重要的海岸帶生態系統,具有防風消浪、促淤護岸、固碳儲碳和維持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紅樹林植被修復項目可以通過人工種植紅樹林植被,增加紅樹林生物質和土壤有機碳的碳儲量,實現二氧化碳的清除,是我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和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提升的重要內容。
較為受到關注的方法學是并網海上風電、并網光熱發電方法學,兩者均屬于能源產業領域方法學。
其中,并網海上風力發電項目可以通過替代所在區域電網的并網發電廠及其新增并網發電廠的化石燃料燃燒,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
并網光熱發電項目兼具綠色發電、儲能和調峰電源的多重功能,能夠安全、高效、長時儲存 能量并穩定供能,可為電力系統提供長周期調峰能力和轉動慣量,是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有效手段。
并網光熱發電項目通過替代所在區域的并網發電廠及其新增并網發電廠的化石燃料燃燒,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該方法學屬于能源產業領域方法學。適用于獨立的并網光熱發電項目, 或者“光熱+”一體化項目中的并網光熱發電部分,并且光熱發電的上網電量可以單獨計量。
并網光熱發電項目兼具綠色發電、儲能和調峰電源的多重功能,能夠安全、高效、長時儲存能量并穩定供能,可為電力系統提供長周期調峰能力和轉動慣量,是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有效手段。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