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各地涌現出較多的碳普惠平臺,但在缺乏科學標準的碳普惠方法學情況下,各碳普惠平臺在減排行為量化和減排量核算方面存在較大挑戰,制約了其參與交易和消納的能力。同時,碳普惠激勵和消納措施方面渠道相對單一,基本以發放政府消費券、積分兌換商品等形式為主,沒有形成市場化的碳普惠減排量消納和激勵機制,制約著碳普惠的普及應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