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上述評估模型,研究團隊在以下五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1、不同火電站考慮健康協同效益的碳價格不同,以此為依據電力部門可合理安排減污降碳策略實施的優先級。由于財政資源有限,需在不同地區依照優先級實施關停落后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優化電廠選址三種電力部門減污降碳策略。模型通過“區位協同效益”概念,基于健康效益,將
碳排放和空氣污染帶來的經濟影響整合為統一指標(如圖2),為電力部門分地區、分時段有序減煤提供參考。
2、省級健康協同效益分布不同,以此為依據制定差異化碳價可更好發揮市場機制對減煤及
能源轉型的引導作用。相較于全國
碳市場中碳價格的統一化,由于人口密度以及經濟發展狀況的不均衡,不同省份基于健康協同效益的碳價格相差較大(如圖3)。因此,在全國碳市場或碳稅政策融入空氣污染成本,形成差異化的碳定價機制,有望以更準確的價格信號促進減煤與能源結構轉型。
3、不同省份基于技術應用的協同效益數值存在差異,需采取不同的減排重點措施(技術)。在各省份,火電行業采取脫硫、脫硝、除塵等技術所得到的協同效益不同。各省份應因地制宜地選取重點減排措施以及最優減排路徑。
4、各類污染物在不同距離內的協同效益影響不同,此數據結果可幫助電力部門制定公正合理的減污降碳政策。具體來說,東中部省份協同效益以本地為主,西部地區以遠距離為主,加之SO2、NOx、PM2.5等污染物的遠距離傳輸影響也具有差異性,所以不同政策的受益方(區域)也不同。因此,排放改造時需因地制宜,考慮不同的補償機制,以促進電力部門公正轉型。
5、不同區域煤電與氣電的環境成本具有差異,以此為依據合理、靈活布局一定比例的氣電可為可再生能源調峰。經模型測算的燃氣發電環境成本與燃煤發電成本數據對比顯示,不同區域替代(氣代煤)順序、不同氣源所帶來的環境效益具有差異性,有助于合理推動氣代煤發電政策落地。
火電行業減污降碳協同效益具有較大地域差異性,碳價格和區位協同效益綜合指標(整合CO2、SO2、NOx、PM2.5等多種污染物的環境外部成本)為更精細化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另外,基于區域協同效益的差異性,可為不同地區的碳市場、碳稅和污染稅設置不同比例,以價格機制推動實現電力行業減污降碳協同治理。
參考文獻
[1] Liu, F., Zhang, Q., Tong, D. et al. High-resolution inventory of technologies, activities, and emissions of coal-fired power plant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0.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15, 13299–13317 (2015).
[2] Zhou, M., Wang, H., Zhu, J. et al.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in China during 1990–2013: a systematic subnational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The Lancet 387, 251–272 (2016).
[3] Zhou, Y., Levy, J. I., Evans, J. S. et al.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 location on population exposure to emissions from power plants throughout China.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32, 365–373 (2006).
[4] Wang, P., Lin, CK., Wang, Y. et al. Location-specific co-benefits of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 in China.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 6948(2021).
專家簡介
王溥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
研究院創新研究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