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火電行業減污降碳協同效益研究多以全球、國家或區域尺度為主,缺乏現實政策制定所需的精度。同時,研究面臨空間異質性的挑戰(不同位置排放一噸CO2具有等效的氣候效應,而不同位置排放空氣污染物的效應有巨大差別),現有政策對空間異質性的考慮也較為粗略。因此,未來協同效益研究需細化研究精度,將碳污協同的空間異質性問題納入考慮,以推動因地制宜的現實政策制定實施。
研究團隊開發了減污降碳協同效益定量評估模型,運用全國火電站技術數據庫、1×1公里人口社會經濟數據等高精度數據庫,融合GEOS-Chem大氣化學傳輸模型、環境健康經濟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搭建綜合分析框架,全面分析了全國2475個火電站技術特征、環境-健康-經濟影響,有效解決了空間異質性問題,使減污降碳協同效益評估精度提高到電站級。該模型的計算步驟如圖1所示:
↓
排放物對周邊一定距離空氣污染濃度的影響
↓
PM2.5濃度與相關疾病死亡率的關系
↓
空氣污染帶來的經濟損失
(統計生命價值,VSL)
↓
對所有火電站的計算結果進行加權與插值處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