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社會要達到共識是非常難的,好像只有中央銀行才能做。但是自然界有沒有達到共識的機制?
很多同學都會在冰箱上面用磁鐵貼一張照片。磁鐵為什么能夠吸在冰箱上?
不止是磁鐵才有磁性,其實所有的物體都有磁性。所有物體都是電子組成的,每個電子就像一個小小的指南針,有一個北極,有一個南極。絕大多數電子的指南針所指的方向,完全是隨機分布的,所以電子自旋加起來就沒有總的磁性。
但是自然界有一個非常非常奇妙的現象,在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下,比如溫度比較低,而且是在一些特殊的物體里面,所有電子都同時指向同一個方向,這就達到了共識。他們沒有中心化的指揮,就說明他們是達到了共識。
共識是貨幣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說,我們一定要有共識,才能夠用一個物品作為交換的媒介。但是在自然界,好像不需要一個中央的指揮,這些完全沒有意識的電子就能達到共識。
大家仔細想一想,達到共識必須要付出代價。
我在教統計力學第一堂課的時候,總是引用一句文學大師托爾斯泰的話: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比如同學們的寢室,絕大部分時間是很亂的。人類的語言非常簡單,我們只用兩個名詞,整齊和亂,聽上去好像50%的概率是整齊的,50%的概率是亂的。但是仔細想想,亂有很多方法,整齊只有一種整齊的辦法。
比如說寢室里面有一個牙刷、一雙皮鞋、一只鋼筆。整齊的辦法是鋼筆放在書桌上,皮鞋應該放在門口,只有這一種做法。亂的做法有很多,牙刷放在門口,皮鞋放在書桌上等等等等。亂的辦法比整齊的辦法多得多,久而久之,如果每種辦法概率一樣,亂的概率遠遠大于整齊的概率。
大自然有一個必然的趨勢,隨著時間的推進,越來越無序。無序的辦法有很多,有序的辦法只有一種。
大自然的趨勢如果是越來越無序的話,為什么這些電子都要指向同一個方向?這就引進了「熵」的概念。
熵等于是在衡量一種排列組合。自然界總是越來越趨向于無序,不能達到共識。達到共識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周圍搞得更亂一點,把自己搞得整齊一點。
生命就是這種現象,生命是高度有序的現象,但是生命必然會把周圍搞得更加亂一點。
在有些系統里面,它可以自己變得比較有序,把熵排出去。總的熵還是在增加,但是自己的熵在減小,自己變得更加有序,達到了共識。
到了生物的世界,也有同樣的現象。比如說單細胞的細菌,他們會同時做一些非常有趣的行為,比如說同時發出光來。一個細菌發出光來也不能看見周圍,還要浪費掉很多能量,很不劃算。所以看到周圍細菌比較多的時候,大家一起發光。
細菌有一個相互交換的機制,每個細菌發出一些信息,周圍如果收集到很多信息的時候,就代表周圍的細菌比較多,大家馬上決定,一起開始發光。這種機制在生物世界也有,物理世界也有,我們看到一個必然的趨勢,使得我們知道有序是很有價值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