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采用履約周期的方式,周期為兩年。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為2021年,完成2019年和2020年的配額履約。目前在第二個履約期,截止時間為2023年12月31日,完成2021年和2022年的配額履約。
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期的總體框架基本沿革了第一個履約期。在覆蓋范圍上,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為電力行業,溫室氣體種類為二氧化碳。在總量設定上,繼續采用基于強度的總量設定方案。在配額分配上,仍采用無償分配方式。在交易機制上,交易產品仍為碳配額。在抵消機制上,規定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消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消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
當然,針對第一個履約期出現的諸多不協調,第二個履約期也進行了調整:
一是實行配額年度管理,即2021年、2022年度采用不同的配額分配基準值,基于上年的實際排放情況確定第二年基準值。據測算,配額分配中大部分機組基準線下調6.5%-18.4%不等,這意味著第二個履約期碳市場配額有所收緊。
二是首次引入平衡值。平衡值是各類機組供電、供熱碳排放配額量與其經核查排放量(應清繳配額量)平衡時對應的碳排放強度值,是制定供電、供熱基準值的重要參考依據。三是新增靈活履約機制及個性化紓困機制,幫助企業完成履約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多年發展,全國碳市場的運作流程已明晰。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中碳登)、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由上海環交所負責運維)和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三大運行支撐平臺已上線使用。2023年2月,北京綠色交易所宣布將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未來將作為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中心。6月27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項目初步驗收會在京召開。在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提出將注冊登記系統移交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系統仍由北京綠色交易所持續推進。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