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融合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覆蓋廣泛、技術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和光纖網絡,建成5G基站超過305萬個,在用數據中心算力總規模超每秒19700億億次浮點運算(197EFLOPS),移動通信實現從“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領”的跨越,
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規模化應用效應不斷顯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加快增長,全國軟件業務收入從2012年2.5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10.8萬億元,年均增速達15.8%,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2萬億元。
融合程度持續拓展深化。截至2023年6月,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60.1%、78.3%,較10年前分別提升33.1和26.4個百分點。建成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個,工業互聯網應用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數字技術應用從輔助環節向核心環節拓展,數字化管理、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各地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近8000個,石化、印染、家電等領域智能制造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政策環境不斷優化完善。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相繼出臺,數字化轉型、企業數據管理等政策文件接續發布,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安全保護等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初步構建,數據要素市場化步伐加快,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加強,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不斷深化。
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我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產業大而不強,一些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國際競爭力不高,數字技術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仍有待發揮,數據要素價值潛力尚未有效激活,數字化發展治理體系亟待健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