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軍表示,生態價值的體現,本質上依靠區域之間或是行業之間的生態補償。建立生態系統評估體系與核算機制,是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要把生態價值變成基于生態保護的標準化產品,比如REDD+(減少發展中國家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加上森林可持續管理以及保護和加強森林碳儲量),就是將生態價值量化的方法,賦予“綠水青山”具體的“價值標簽”,對全球范圍的生態保護有積極意義。
“一定要是標準化產品才比較容易流通,可量化可交易的標準化產品不僅可以實現一個地區的生態價值,而且全球都可以為了保護該地區的生態價值來買單。”汪軍還補充,“生態價值影響范圍這方面,也需要一個評價機制。就比如說地域范圍,要加上風向或是水流流向的標準,讓影響范圍盡量準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